熱門:

2017年2月4日

陸錦榮 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脫歐硬起來 鎊滙軟下去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決定不遲於今年3月底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展開脫歐法律程序,並堅持「不再延續在歐盟單一市場的成員國身份」,否定了「半退半留」的「挪威模式」,意味英國完全放棄歐盟單一市場,隨後需要與歐盟其餘27個成員國商談退出的條款細節,並重新確立包括外交、關稅、金融貿易和簽證等法律關係,談判過程不僅曠日持久,且預料也充滿爭議火花,為金融市場帶來跌宕,也令英鎊滙價長期承受相當大的貶值壓力。

文翠珊政府堅決走「硬脫歐」路線,並寄望復興現代工業,包括推動科技創新、升級基建、促進自由貿易等手段去重振工業生產、刺激科技和研發投資,以期在「脫歐」後重塑英國經濟,並減少經濟對服務業的依賴程度。不過,「硬脫歐」顯然是一場充滿風險的政治經濟賭博。

據英國《倫敦時報》去年10月取得一份政府內部文件,披露若然英國「硬脫歐」,英國財政部每年將損失660億英鎊稅收;當脫離歐盟單一市場,轉為採用世貿(WTO)的規制,則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損失9.5%,按英國2015年GDP規模2.849萬億美元計算,損失約為2700億美元之譜。

服務貿易估計萎縮近半

可以說,「硬脫歐」將使英國貿易和金融業承受顯著衝擊。根據世界銀行去年7月一份報告(Trade and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Brexit),英國是全球化一個重要參與者,並且已高度整合於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 GVC)之中,其出口增加值的40%來自歐盟;12%來自美國。因此,退出歐盟單一市場,重新與歐盟各成員國訂立貿易協定,將無可避免對英國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至於英鎊滙價下跌,卻又未必可以為英國出口帶來優勢,因為實證研究顯示,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提高,將降低滙率的出口彈性,從而削弱貨幣貶值所帶來的競爭力;而影響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後向連繫」(Backward Linkages),即本國出口商品的國外進口所佔部分。

筆者參考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在VOX CEPR's Policy Portal的最新研究(Alen Mulabdic, Alberto Osnago and Michele Ruta, Trading off a soft and hard Brexit, 23 January 2017),三人利用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有關貨物、服務和增值貿易的數據(1995至2011年),發現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在單一市場貿易協議的深度擴展之下,服務貿易不僅增加了一倍,同時也深化了英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整合程度,英國向外提供中間投入品和服務在總出口(前向連繫.Forward Linkages)中的增加值提高了31%;而向外購買中間投入品和服務在出口品中的增加值(後向連繫.Backward Linkages)更增加了37%。

歐羅結算業務撤離倫敦

一旦「硬脫歐」,在特惠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PTA)模式下,估算英國的服務貿易將萎縮48%;全球價值鏈「前向連繫」減少18%;全球價值鏈「後向連繫」減少25%,在在顯示英國貿易將面對很大壓力。

在脫離單一市場成員國資格後,倫敦金融城的地位恐怕也受到衝擊,因為倫敦的金融服務企業或將失去獲準在歐盟各國自由經營的「金融護照」,無法再直接向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客戶提供服務,甚至危害到作為歐羅結算中心的業務。

目前,近40%有關歐羅的交易在倫敦進行,考慮到英國日後將為非歐盟成員,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歐洲央行擔心,後果將對歐羅的金融穩定性構成鉅大威脅,因而有充分理由傾向需要有效掌控歐羅的流動性。因此,英國「硬脫歐」後,所有受制於歐洲市場準入或歐羅流動性的金融業務,包括經由目前歐羅區各國中央銀行之間進行支付清算的「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算動清算系統」(Target 2)結算的業務,都有可能轉移到歐羅區其他的金融中心,起碼部分會轉移,令若乾總部設在倫敦的金融企業考慮外遷;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恐怕也躊躇不前,使資本淨流出的壓力浮現,加上在貿易上可能出現的挫折,英鎊前景實難予人樂觀,勢反覆告跌。

由於金融部門的規模佔英國GDP的比重高達800%,金融業對英國GDP的貢獻率近一成,「硬退歐」後,批發金融服務將失去一定程度支撐,使大批從業人員面對失業的風險,經濟增長速度承載持續性的下降壓力。短期而言,英鎊滙價經大跌後目前雖告喘定,但當英國啟動退歐法律程序後,中長期看,英鎊料將承受真正的鉅大下跌壓力考驗。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