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2月4日

尹子軒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貿易小矮人 妄想討甜頭

英國最高法院早前裁定,脫歐程序必須得到國會審議並批准才可正式啟動,不過這未有對保守黨脫歐的計劃造成實質影響: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守舊且怯懦,表明工黨不會阻撓政府通過方案;主要反對黨放棄抵抗,下議院的挑戰無疑只會徒具形式,而事實上脫歐草案經過兩日辯論後,下議院就以498票對114票,大比數通過草案。

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的「硬脫歐」(Hard Brexit)計劃,說穿了不過是保守黨內的自由主義右翼派系,以及所謂的「小英格蘭人」(Little Englander)懷緬大不列顛帝國年華幻夢的集成。按照文翠珊提及的脫歐計劃,英國將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和歐盟關稅聯盟,以換取和「更廣大的世界」(Wider World)交流的機會。只不過,這個「更廣大的世界」有必要和英國打交道嗎?

中瑞貿協是現成例子

英國早已失去其全球帝國,現時只是西歐各已發展國家之一,故在現實的跨國貿易協議談判桌上,英國沒有太多獲得甜頭的籌碼;另一邊廂,在新世紀區域經濟融合的大趨勢下,英國亦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創造一個文翠珊口中「更強大,更公平以及更全球化的英國」。

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超過三分之一貿易流動都從中國、歐盟以及美國這三個經濟體之間產生;而當這三大經濟體都開始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脫離了歐盟這三大經濟體之一的英國,勢必會在全球貿易中處於下風。

大國往往會以不公平的自由貿易協議,壓榨實力較弱的小國;而小國為免遭大國壓榨,往往會加入國際組織,團結其他國家的力量,增大談判籌碼。大國對小國予取予攜的情況,在瑞士和中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就可窺一二。瑞士是歐盟設立的歐洲經濟區(EEA)成員,也就是歐洲單一市場一部分,並擁有傲視歐陸同儕的銀行系統和工業;但瑞士終究不是歐盟成員國,沒有強大的歐盟作後盾,瑞士在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議中,亦完全討不了便宜。

根據兩國2014年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中國得以在談判中佔絕對主動,瑞士雖然成功簽訂協議,但其商品卻要根據不同的產業,經過5至15年的冷靜期方可進入中國市場。反之,中國產品卻可以馬上免關稅進入瑞士市場。

現今中歐之間有多項貿易爭議,比如鋼鐵傾銷等問題仍未解決;但這反而保護了例如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歐盟成員國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避免這些行業因為中國產品殺進其市場而難以生存。根據2015年世界銀行的數據,在英鎊因為脫歐公投通過而大幅貶值前,英國經濟規模不過是中國的約四分之一;另外,歐羅結算交易佔倫敦金融區業務一大部分,脫離歐盟規管後這業務有可能會被歐洲央行干預,令外界擔心英國金融業的前景或會因而受限制。文翠珊要拿出什麼籌碼在脫歐之後和中美兩個超級強國,以及已經交惡的歐盟去談判自貿協議,將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命題。

根據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的數據,2008到2015年間,排在英國進出口貿易前10名的國家,除了美國和近年躥升的中國,其他都是歐盟國家,以及如挪威及瑞士等的歐洲經濟區國家。許多主張脫歐的人士,均以為英國可以在產品出口以及服務業上,脫離歐盟此一龐大規管架構和免關稅市場,直接面對歐盟產品的競爭下,依舊保持一定競爭力,但這個想法未免過分天真。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的統計指出,自2006年起英國對歐盟的出口每年都穩定在1300億英鎊(約1.26萬億港元)上下浮動,亦即出口總額一半左右,其中又以對歐盟規管條例非常敏感的重工業產品和化學加工品為大宗:2016年中的數據顯示,運輸工具、核工業部件、原油、電子產品、醫療用品等的出口品佔英國對歐盟出口接近一半。

中美歐不易對付

除此之外,英國對歐盟,以至中美兩國的貿易逆差都相當大。英國短期內要一方面和歐盟各國談判,另一方面又要在日漸強硬的中國以及將「美國優先」放在口邊的特朗普政府手中爭取一個相對有利的貿易協議,這對自1973年以來便依賴歐盟處理對外貿易協議的英國而言,未免是過於強求。

歸根究柢,脫歐不過是英國自古以來「選擇世界還是選擇歐洲」傳統思維的體現。但是在帝國年華早已褪去的今天,保守黨選擇脫離歐洲這個鄰近而又豐饒的地區,讓英國變為徒具民族主義孤島,無疑是押注在英國長遠會在中美歐三大板塊間左右逢源的想像中。而這個遠景恐怕主力投票脫歐的中老年人未必看得到,但是他們怕什麼?反正大部分脫歐後果都不是他們要背負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