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16日

沈旭暉 國際學海迷津

Web 2.0時代下的激進抗爭

不少人認為,激進抗爭的目標如此虛幻,毫不現實,不可能持續,就是一時衝動,最終也會像日本赤軍那樣徹底自我孤立、不斷內鬥與眾叛親離地消散;或像愛爾蘭共和軍及巴斯克分離主義分子那樣「從良」。然而,在Web 2.0時代,恐怕這也是一廂情願。

一來,如昨天所述,目標達不達到,激進抗爭在「新社會」已得到「舊社會」永遠沒有的認同,單是這一點,已足以留住他們,除非「舊社會」忽然能提供替代品。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社會無論多麼公平,也是零和遊戲,始終有人自覺是犧牲者,烏托邦只是左翼小說的夢,所以對社會有怨氣的群眾,定義上不可能滅絕。

二來,跟從前的溫和抗爭不同,激進抗爭的理論,是不能輕易falsify的。溫和爭取不到,就是失敗;激進爭取不到,只是不夠激進,或時機未到。

三來,激進抗爭能在「新社會」產生持續不斷的高潮,因為戰勝「舊社會」的任何人和事(例如其他抗爭者),都是勝利,這能根本解決左翼抗爭老是沒有勝利的問題。

最後,與左翼激進主義不同的是,右翼激進主義沒有入場門檻,不需要讀齊澤克、羅爾斯及福柯,沒有學者的包袱,能相當自信的把理論與歷史隨心非脈絡地拿來使用(「拿來主義」),更能通過反精英話語,爭取最大目標群。結果,種種「舊世界」用來不成文約束人類文明行為的規範,例如美國人不能反穆斯林、UNESCO文化遺產不能破壞、香港人不能動武,更不用說網絡禮儀,在「新世界」都被一一打破,再帶回現實。這就是建構主義常說的學術字眼──「規範建構」(Norms Construction)及「解構」。

「新世界」人數恐超想像

在「舊世界」,有多少「新世界」的目標群組?答案恐怕超乎主流想像。

以香港為例,上一代已把新一代大學生形容得一文不值、不讀書,但按人口比例,他們依然是精英中的精英及教育程度最高的人。評論員早已把香港選民形容為隨風擺柳的羊群,但他們按人口比例,依然是最關心社會的50%(或更少)。

剩下的人,不少心底裏明白,即使有民主制度也好,選了誰都是精英的遊戲,改變反正是騙人的(這是特朗普支持者的普遍心態),但走到「新社會」,一切能推倒重來,且自身的參與感空前強烈。只要這樣想的人數佔一個社會的15%至20%,而內裏又有一小部分完全贊同激進,那已是極重要的critical mass。不過,要超過這比例也不容易,畢竟主流社會需要大量主流工作填補,這也是結構使然。

再者,網絡世界的未開發空間幾乎是無限,大家平日接觸的網絡世界,彷彿資訊海量,其實不過是一小部分,還有眾多供不同用途使用的「深網空間」乃至「暗黑網」。對抗爭者而言,說「世界很大、出去走走」極其離地,因為他們一生人也可能沒有機會實踐,但對傳統主流精英而言,對他們說「網絡世界很大、出去走走」,何嘗不是有同一反應呢!

(虛擬國家論.三之二.明日再續)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