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12日

夏草 軟硬中國

國企累事改革不宜遲

國有企業又改革,這是中共建國以後的第三波。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承包經營為特色的改革,是第一波;九十年代抓大放小、國企脫困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第二波攻堅;現在,加快發展混合經濟是第三波。

這一波稱為國企改革闖深水區。一波又一波改革,像是由淺入深摸着石頭過河,故最終檢驗改革實踐,且看通過改革國企過了河,進入自由的可持續發展沒有?答案是沒有。

國企現狀無疑是貌似強大的,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總收入為44.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2011年GDP總量95.3%;2011年117家央企總營收達20.24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總量42.9%。此外,佔A股上市公司數量三成的國企,市值比重達七成。當經濟學家如數家珍,臚列國企的威水績效時,不妨想像,另一面民營經濟相對之弱。由於國企尤其大型國企是下金蛋的鵝,國富民窮由是致之,在國家意義上,國企改革或許是「成功」的,但激發民間經濟活力弱化了!

官員主宰 惡性循環難破

回過頭看三波改革,國企都是由困境進善境的過程,也是民營經濟盛轉衰的過程。第一波改革時期,內地鄉鎮企業作為民營經濟,替代國企在經濟中的地位迅速崛起,有過與國企平分秋色的輝煌,現在鄉鎮企業大浪淘沙只餘少數,這個概念也似乎消失。第二波改革,國企抓大放小,小的破落國企淪落民間被有識者承包後煥發活力,構成一波「國退民進」大潮,海爾、格力等家電民企崛起成佼佼者。現時國企在經濟中吃重,顯見國退民進已變為「國進民退」。

國與民的進與退,其實取決於國家框定的經濟地位。國企由業務到資金,擁有民企不能比擬的優勢,造就了成功之道。國與民經濟成分消長,始終回歸到國家經濟成分主導,因此中國經濟體制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對這名堂當局並不受落,但新一波改革設計,又提出「國退」精神,欲借鑑新加坡,國家不做操盤手要做投資人,實則在操作「國退」。

然而,改革理念是矛盾的,一方面國家要退出經營,另方面又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意味轉向混合體制後,黨還插手企業,與境外的股權話事大不同,如此原則,受過現代企業經營權影響的民營資本,會樂於玩這樣的混合嗎?國企要正視的是摒棄官員控制企業,而由企業家控制企業。

在經濟順境時,掌握國企的官員個個是「企業家」,到經濟逆境時完全另一回事。當前的產能過剩、結構失衡,都是國企決策闖的禍。國企做大財資豐厚了,庫房當然得益,但搞壞搞爛了,政府要收拾殘局。此外,多年順境帶來巨額收益,令國企自成貪污溫床。當前打貪不是從國企揪出不少大老虎嗎?官掌企業的弊端暴露無遺。官員下海,莫不為財,以官員控制國企,貪污就難避免。

國企從來的詬病就是市場化不足,現時的改革思維又未堅定市場化,所謂改革就變成困局來了借市場解困。第一波改革通過抓大放小,好不容易把全面虧損扭轉,到第二波改革時,國企經營不善導致銀行出現龐大壞賬需要剝離,當前改革雖未見壞賬爆發,已面對龐大債務且違約初現,會否大規模湧現拭目以待。

第二波改革除剝離龐大壞賬外,還大量裁員,大裁員後國企瘦身上路,奠定新的擴張期。現在揭櫫的第三波改革預計仍會裁員,再為國企瘦身謀脫困。這一波要裁多少人不知道,第二波全國裁員高達四五千萬,有的女工五十歲不到就「下崗」退休,不少家庭夫婦雙職失業,下崗成了社會問題,製造了千千萬萬貧困家庭,是國企改革財資耗糜以外無形的代價。

可見國企如何吹噓輝煌,掩不住其累國殘民,弊端多多,扶持下變好,好了會變差,每隔十多年就來一次「大發作」,要做一次大清理,改革的美名背後,其實是「執爛攤」,謀扭轉敗局。現在又到了收拾發展困局的關頭,如何來一次真正市場化改革,使國家能卸下包袱,經濟可走上正軌,豈不是好事?若然,宜早勿遲。

 

夏草   香港媒體工作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