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14日

鍾樂偉 環地視野

政府放寬規限 韓流星光璀璨

近十年來,南韓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其電視劇、電影、流行歌曲風靡全球,2012年南韓男歌星Psy的一首Gangnam Style更創下YouTube有史以來最高的瀏覽率。而「韓流」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有人認為原因在於政府刻意大力推動潮流和娛樂事業發展。然而,南韓翰林大學言論情報學博士候選人鍾樂偉卻認為這說法不盡準確。

「韓流主要的三個範疇,也就是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當中政府最積極插手推動的其實是電影。」鍾樂偉說,「政府在很早期就利用電影建立國家的形象,在朴正熙年代就成立『電影振興委員會』,重點發展某些類型的電影題材……當然當時的電影是為了向民眾灌輸反共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思想。」雖然這限制了電影題材的發展,但南韓電影產業終究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很快便發展成熟。

財閥成電影業支柱

南韓政府明白電影對文化建構的重要性,有意保護南韓的電影產業,因此亦制訂了銀幕的配額政策,限制外國電影每年在南韓播放的總時數。「這在60年代已有,在80年代全斗煥年代開始不斷放寬……但到民主化了的今日這配額仍存在。」鍾樂偉指出,南韓最初限制每年最少要有146日播放本地電影,現時縮減至73日。

到90年代,南韓政府被紅極一時的《侏羅紀公園》所震撼:「當時(南韓總統)金泳三發現單單一套電影的收益,就幾乎等同於南韓生產幾百萬部車能賺取的利潤,所以就心想『既然拍電影那麼好賺,為何南韓不去做呢?』於是他就利用電影振興委員會大力推動電影業發展。」鍾樂偉說,南韓政府設立了一些資助基金或其他配套措施去培育有潛質的電影人和電影,再加上限制外國電影的保護傘,於是南韓電影業能拍出荷里活級數的大型作品,有能力與外國電影競爭。

「電影方面,南韓政府最初的角色是家長式,什麼都要管,而現時則變身市場監督者,只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基本配套。事實上南韓電影業亦有能力自行賺錢,不須政府刻意幫忙;反而財閥是現時南韓電影發展的一大支柱,例如CJ、樂天這些大型財閥,同時兼任電影公司、發行商,並營運電影院線,一手包辦製作和發行。」鍾樂偉說。

在電視劇方面,鍾樂偉說南韓早在90年代就開始賣到海外:「南韓電影在很早期就已能賣埠……第一套賣到外國的韓劇可數到1992年,當年是賣給土耳其的國營電視台。而第一套賣到香港的韓劇,則是在1997年於亞視播出的《愛情是什麼》。」

他又指出,韓劇成功開拓海外市場,是市場因素使然:「(在外購劇集方面)亞洲各地一向都是日劇為主,不論是台灣、內地、香港亦如是。然而,其實日劇長久以來都偏貴,加上金融風暴後亞洲經濟萎縮,各地電視台就轉而入口韓劇。當年韓劇的價格差不多要比日劇便宜25%,比起港劇也要便宜10%左右。」

亞洲市場開放 造就韓劇出口

除了明顯的價格優勢外,鍾樂偉說南韓電視劇亦受惠於亞洲電視劇市場開放:「以前亞洲各地的電視台都是以播放自家製的節目為主……但90年代起,他們都開始拓展亞洲電視劇市場,各地電視台互相買賣節目的情況愈見明顯,令價格低廉的南韓電視劇能冒起,輸出國外。」

南韓放寬電視市場,增加競爭亦提高了韓劇質素:「從前南韓政府規定電視節目電視台製作,只能把3%的節目製作外判。但到2006年,這個限制已放寬到35%,於是電視劇製作公司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鍾樂偉說,「這些公司很多都是由電影人開設,於是引入了拍電影的手法拍電視劇,製作效果就愈見精細,同時推高其作品的價值。」他又指出,韓劇收益上升,由投資到製作的預算水漲船高,於是更能拍出更好的作品,達致良性循環。「現時一套電視劇的成本,幾乎等同一套電影。」

另外,鍾樂偉又提到,在金融風暴後,南韓政府認為國家經濟發展不能長期依賴金融業,又看到文化產業強大的吸金能力,於是在2000年後,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KOCCA會撥款舉辦一些大型國際級買賣市場,讓海外電視台的買家購買心儀的劇集,每年都吸引了上千名買家。」

鍾樂偉進一步分析南韓文化輸出的收益不僅來自銷售劇集或電影本身:「南韓的文化輸出固然有助提升其國家形象,其效果大得即使是再搞一次漢城(首爾)奧運會仍及不上。而國際形象提高了,就能吸引更多人到南韓旅遊……這種方式能賺錢、提升國際形象、促進旅遊業,一箭三雕,故此政府認為應該支持。」

他最後指出,南韓政府的確支持文化產業,但不是直接干預市場發展,而是放寬之前施加的各種限制,為市場提供自我運作的機會:「南韓文化產業競爭極大,他們必須要不斷創新以維持競爭力……他們要不斷想出新構思,才能滿足到市場需要。」因為這種害怕被淘汰的心態,南韓文化產業才能持續蓬勃。

受訪者:鍾樂偉

(南韓翰林大學言論情報學博士候選人)

採訪、撰稿:曾維駿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