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7日

何穎詩 國際夢工場

網上紀錄片 抗爭的藝術

去年的烏克蘭革命中,社交媒體的角色舉足輕重。除了透過面書(fb)、Twitter等平台發放運動消息,一段女學生在街頭求救【左圖】的短片亦令事件在國際社會(特別是英語世界)得到更多關注。這段短片影響力甚廣,本港雨傘運動期間,香港大學一名女學生也仿效攝製了一條短片【右圖】放上網。

除了使用原有網上平台,烏克蘭革命也衍生了網絡媒體EUROMAIDAN PRESS。此網由一群熱心的烏克蘭人成立,集中發放大量和烏克蘭狀況有關的英語資訊。

這個網站被大量外國媒體(包括英國《衞報》、《紐約時報》等國際大報)引用,是外媒報道烏克蘭事件的重要資料庫。雨傘運動期間,不少人士義務翻譯文書或臨時幫外媒工作,賺了一筆外快和名氣。這些人士隨着運動告一段落,也早已退場。反觀烏克蘭,EUROMAIDAN PRESS至今依然活躍,除了跟進社會各種發展,也積極收集及翻譯各國團隊拍攝的紀錄片,成為建立(非俄語)歷史論述的平台及一個推手。短短半年以來,推出的紀錄片已達十多部。當中,非常值得留意的是《抗爭的藝術》(The Art of Resistance, 2014)。

藝術延續運動生命

此片提及藝術在烏克蘭革命中的角色。片中,導演訪問多位親身參與革命的藝術家。他們異口同聲表示,烏克蘭革命並非在2013年開始,而是早於2008年,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上台前已萌芽。多年以來,藝術家無懼打壓,不斷製作諷刺時弊的作品,例如漫畫、雕塑等。這些創作一直是人民宣洩的渠道,後來也成為了廣場上凝聚和激勵民心的主要工具。

雖然革命期間基輔市中心的狀況一直相當動盪,以致藝術家未能(如夏愨村村民般)製作大型裝置藝術,但從紀錄片中所見,不少群眾對音樂和畫作的反應非常正面。即使眾人對行動方式的意見可能南轅北轍,就應否衝擊警方一類議題多番舌劍唇槍,但在危急關頭,聽到熟悉的音樂,眾人還是會稍為安定下來,決定繼續並肩作戰。

除此以外,另一部紀錄片《那個改變我們的冬天》(The Winter that Changed Us, 2014)裏提及,群眾間相傳第一位投擲汽油彈的示威者,是一位藝術家暨工程師。這種說法被視為烏克蘭革命並非單純政治革命,而是文化革命的佐證。

紀錄片的最後一部分名為《自衞》(Self-Defence),主要探討長達數月的革命期間,市民如何從手無寸鐵變成有組織的命運共同體。片段裏,民眾本來非常惆悵,面對催淚彈和防暴警察,只感無力。直至後來,一位退役軍人帶領民眾組織人鏈,甚至練習簡單的「格鬥術」,民眾才漸漸建立起和警察對抗到底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平時很多人把烏克蘭人稱為「戰鬥民族」,但這部分正好反映了其實他們的「勇武」並非與生俱來。

而這些「勇武」抗爭方式也並非獲得所有群眾認同。片中,導演記錄了群眾對投擲汽油彈的意見如何紛紜。當時現場狀況極度混亂,群情洶湧,有群眾主張以暴抗暴,有群眾要求堅守和平底線,以避免警察使用更高武力。在一名示威者投擲第一枚汽油彈後,有人齊聲叫好,有人驚惶痛哭。

事後回顧,「和理非非」派的預言相當準確,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後,警察選擇了開槍,最終犧牲逾百平民,合稱「天堂的一百人」(Heaven's Hundred)。

觀看這些烏克蘭人製作的紀錄片,除了可以加深對烏克蘭革命的了解,也可以看到他們非凡的耐心和韌力。EUROMAIDAN PRESS簡稱自己為Euromaidan PR,正好反映了他們自覺在打一場公關戰。運動過後,這批鍵盤戰士絲毫沒有鬆懈,繼續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論述,不容運動被扭曲,慎防後人遺忘。這種堅毅精神,實在值得借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