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8日

專訪

SPAC熱到亞洲 中港富豪籌組趨增
匯澤:低息持續 資金充裕利併購

俗稱「空頭支票公司」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熱潮席捲全球,本地富豪包括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及新世界(00017)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亦傳出在美國通過組建SPAC集資。早於2014年已擔任SPAC發起人(sponsor)的匯澤亞洲投資創始合夥人王幹文相信,SPAC熱潮將延續,主要因為低息環境不變,令市場資金充裕,而機構投資者對SPAC的興趣也日增。他預期,亞洲區投資者及企業參與SPAC生態圈活動會愈來愈多。

王幹文:接獲不少本地查詢

SPAC在美國市場大行其道,過去一年多已有約400間SPAC在當地上市。王幹文指出,近期收到不少本地「大孖沙」查詢籌組SPAC,估計是中港富豪過去投資不少項目,冀探討能否藉SPAC作為退出的渠道。然而,他補充,在發起SPAC集資時,不能預先落實併購目標,而是在SPAC上市後兩年內,洽談及完成併購(de-SPAC)。

雖然由亞洲、特別是中港富豪或知名投資者發起的SPAC有上升趨勢,但要併購海外企業亦非容易。

王幹文以他作為發起人的Tottenham Acquisition I的SPAC為例,最終能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lene Nanomedicine合併,但當中涉及兩地管理文化差異等,併購過程非易事,「一間完全純美國公司要找一間亞洲SPAC去結合,完全是不容易。」

焦點轉向中國企業 估值平穩

據券商高盛透露,現時有逾300間SPAC正尋找併購目標。問到愈來愈多SPAC出現,須在兩年內完成併購,會否令併購估值水漲船高?王幹文認為,去年在美國上市SPAC的平均集資額約2億至3億美元(約15.6億至23.4億港元),一般而言他們會尋找估值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目標公司作併購。

他解釋,現時在美國要尋找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進行併購,競爭會較大,故不少SPAC把目光轉到中國,隨着內地企業對SPAC的認識增加,以及有需要把業務國際化,更樂意與SPAC進行併購。在此消彼長下,併購估值未有特別變化。

發起人質素參差礙行業發展

由於愈來愈多人參與SPAC項目,王幹文提醒,不排除會有發起人團隊從中渾水摸魚,與質素參差的企業進行合併,打擊SPAC市場發展。他稱,「好像當年dot.com年代,雖然出了很好獨角獸企業,但更多的是不合資格公司。若投資者容易損手,便會離場不再參與,監管機構也會好快推出新規例,監管更加嚴格。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