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24日

團結基金倡「補置」 冀75%家庭做業主
政府售樓掛鈎成本 4選項鼓勵補價

今年《施政報告》就解決本港房屋問題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政策方針,有別於上兩屆政府所強調只要有瓦遮頭,租屋也可以安居的取態。由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昨天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系列的第三份報告,其中重點是再次建議政府考慮基金會顧問、港大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于漸提倡多年的「補貼置業計劃」(下稱補置計劃),建議以建築成本定價出售公營房屋單位予住戶,入伙時鎖定補價金額,不隨樓價浮動,並提供4個選項,讓住戶可在條件合適時完成補價成為「真業主」。

王于漸:一箭數鵰解決問題

王于漸強調,補置計劃可望嘗試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及其衍生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並實現與民共富的理念,應對置業及財富不均現象。若計劃順利推行,30年後全港可有約75%家庭成為業主。基金會2015年發表首份報告提議補置計劃時,目標是可讓80%家庭成為業主。

計劃建議分四階段進行,先推行先導計劃出售單位予綠置居、新建成居屋、首置上車盤的合資格住戶。其後,政府可考慮容許現有居屋及租置屋業主,按計劃的補價機制選擇補價,最後分階段私有化現存公屋單位。研究報告並建議在補價釐定機制中加入4個選項,包括給予優惠及容許分期付款等,鼓勵住戶完成補價。

施永青籲按市場機制分配

王于漸形容補置計劃可以「一箭數鵰」,當住戶子女收入上升時,不會受公屋富戶政策影響而要搬離公屋,被迫租住劏房及再輪候公屋;住戶有樓在手,離婚率也會下降,因為不想分身家;房委會也可以減輕財政壓力。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回應稱,樂見有更多市民能夠置業,但補置計劃以建築成本定價,會較市價便宜很多,對已經「死慳死抵」置業的市民不公平。而且,不同置業時機的定價可以差別很大,要如何分配哪些人先行購買?有否轉售限制?應如何計算套現利潤?買家轉售單位後,是否可繼續要政府照顧?他建議應按市場機制分配資源,讓較有負擔能力的家庭先入住,且日後只可轉售予同樣合乎資格的家庭,並各自承擔樓價波動的風險。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鄒廣榮指出,補置計劃把資助房屋性質改變為財富分配工具,但要有充足土地可作分配才能成事,否則只會更易造成社會分化,因為會有合資格的家庭分配不到單位,而且是由納稅人資助某部分幸運兒,若推行該派糖方案,須極為小心。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王坤認為,該方案反映首屆行政長官董建華希望70%家庭置業的願景仍在,他指出,希望上樓的市民未必都想買下單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