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4月3日

科網人語

打的App:提升效率 vs 交通安全

智能科技如何影響市民生活?大家只要走出去,看見滿街都是「低頭族」便可知一二;偶然還會見到的士司機駕車時都變成「低頭族」,驚心動魄,出事的話,後果可以有多嚴重?

早前傳媒揭發有的士「一車十三機(智能手機)」的嚇人情況,令社會譁然,除了讓市民擔憂交通安全,更引起保安政策及行動部門關注,因為使用智能手機不單影響駕駛者的集中力,亦恐阻礙視線。故此有消息指出,警方正積極考慮修訂有關條例,限制每部的士車頭不可擺放多於三部手機。法律界人士更指出,現行交通條例已經過時,港府應盡早修訂,有效規管司機駕駛時使用智能手機。

修例或窒礙行業數碼化

當局預計,有關修例將於一至兩年內提交立法會審議。但這個問題可謂「牽一髮、動全身」,不只影響的士司機。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現正考慮修改有關司機使用流動手機的法例,規管對象涵蓋所有駕駛者;局方已經要求警方分析交通意外資料,包括記下涉事車輛內,放置了多少部流動電話。然而,當局亦坦白承認,現時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地,都未有法例禁止司機在行車時用手指操控手機。

由於的士行業競爭激烈,各的士司機都會積極尋找客戶,相關的智能手機程式便應運而生。例如有些俗稱「打的App」,協助司機由「兜街客」轉為「接柯打」開拓客源,司機可透過App以全球衛星定位(GPS)系統偵測附近乘客。其中一個最成功的「打的App」兩年前於巴西創辦,現已有66個城市使用,近日打算進軍香港;未知在香港的成效能否像巴西一樣受歡迎,事關當地每天平均處理超過一萬宗的士「柯打」。

此外,還有一套系統,使用類似迷你平板電腦的收發器,透過程式把的士司機口述的「柯打」轉化為文字,包括往來目的地及客戶電話號碼等,然後自動上載至網絡,讓其他同業接「柯打」,可說是把的士司機的日常工作程序數碼化。

筆者深信,未來將有更多相關流動程式推出,但若修訂法例限制的士司機使用智能裝置,有可能窒礙行業數碼化。此外,一些已經常用的智能裝置如電子地圖及GPS系統,有助大大提升的士司機的日常工作效率。故此,筆者寄語警方及立法會議員,在修訂有關法例時,當然必須關注公眾利益及交通安全,但同時需要兼顧的士行業的長遠發展,兩者之間要取得平衡。

梁偉峯

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