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0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AI導行杖為視障者開路
IVE生研發 辨識前方物品發聲提示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高級文憑學生合作開發兼具人工智能(AI)及物聯網(IoT)的智慧導行杖iStick和專用手機程式(App),利用AI鏡頭辨識前方障礙物,並以雷達感應路面斜度,又可感測用戶脈搏率、血氧濃度等健康數據。該作品於「青年科技專才展覽及比賽2021」,獲「專上教育組」亞軍及CLP Best Innovation Award,可供視障人士試用。

IVE電腦及電子工程高級文憑學生陳匡正介紹,iStick前方設有一個鏡頭,利用AI辨識前方的障礙物,例如枱凳、紙箱、垃圾桶等約100種街道常見物件;當系統識別到障礙物時,會以廣東話讀出物件種類,提醒視障人士注意。iStick底部亦設有雷達感應器,可偵測前方路面斜度,用戶只須以手指按着扶手的標指器,即可得悉前方路面是上或下坡及斜度。

可測脈搏血氧 追蹤定位

此外,iStick設有光學感測器,可測量用戶的脈搏率和血氧濃度,數據即時上傳至雲端及手機程式,方便照顧者遙距查看其身體狀況,以及iStick定位等相關紀錄。陳匡正指出,iStick充滿電後可使用8小時,相信足以應付一日的出行需要。由於內置不少零件,iStick重約500克,較一般手杖重,日後冀加入摺疊功能。

iStick研發時間約一年,IVE電腦及電子工程高級文憑學生顏百堅透露,遇到其中一大挑戰是訓練AI。導行杖相當於視障人士的眼睛,為了迅速、準確、靈活地偵測各種障礙物,團隊加入大量偵測訓練,例如在不同時間、環境、光線下,分辨不同款式、形狀、種類的物件,準確率超過50%。

試用獲讚賞 冀商品化

青年學院(薄扶林)設計及資訊科技組主管余紫達補充,若只辨認單一圖像,AI系統的準確率超過90%,惟街上障礙物眾多,團隊希望增加AI辨識的物品種類,令視障人士獲得最大保障,因此AI準確率逾50%已相當不錯。目前iStick處於原型階段,在重量、續航力、防水功能等仍需更多測試及改善,冀日後逐步邁向商品化。

視障人士May表示,平日出街最怕遇上突發狀況,例如路面有修路的圍欄、竹棚等,而鑽地聲亦會影響聽覺輔助。她試用iStcik後大讚實用,最喜歡它會「說話」,能告知前方有何障礙物;iStick若果不慎掉在地上會發出聲響,方便尋找手杖之餘,也可提醒途人。她提到,iStick初期說話聲線太「死板」,改良後聲音更清晰易聽,有意邀請視障朋友及團體試用。

採訪、撰文:陳施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