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18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港科研出眾 醫健商機大
貿發局亞洲論壇 撮合初創與投資

亞洲經濟發展迅速,惟區內不少國家或地區皆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加上新冠疫情還未徹底根治,區內對醫療健康技術創新的需求高企,為醫健科技初創衍生出龐大投資商機。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方舜文昨稱,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醫健產業投資市場,而且本地多間大學的科研水平都在世界前列,認為香港具優勢發展為醫健產業科研和商貿平台。

方舜文指出,自2018年起,有多達67間醫健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掛牌,集資額達268億美元(約2090億港元),「生科企業集資樞紐的角色未來只會持續強化」。她又提到,貿發局將於下周三(24日)舉行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希望滙聚不同商界領袖、初創及投資者,促進醫療創新及投資交流,惟現階段無意評估論壇為醫健初創引資的成效。

學者不諳研究成果商業化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9月中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大學醫學院在臨床與健康學科全球排名20,中大亦在臨床與健康、物理科學及心理學躋身全球百大。

將擔任論壇講者的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董事及GT醫療集團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歐振國提到,本地大學的醫學研究基礎良好,尤其針對東方人較易罹患的肝癌和肺癌,惟醫健產業鏈仍未夠完整。

本身是腫瘤學權威的善覓聯合創辦人、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及善覓董事會成員莫樹錦教授同意,本地大學科研水平毋庸置疑,不少世界知名的醫學研究均出自香港學者,「袁國勇、許樹昌等都國際知名」。

莫樹錦又提到,不少在全球廣泛應用的創新醫健技術,包括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同樣來自香港,惟本地學者普遍不諳把科研商業化,亦未必有時間兼顧創業和科研工作。

莫樹錦續說,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一份子,跟內地關係密切,亦有不少來自內地、在歐美接受教育的研究人員於本港發展,他們熟悉各地市場情況,擁有不少足可商業化的創新意念,政府可以多下工夫,協助他們跟有意涉足醫健領域的企業家合作,由熟悉商業運作的人把科研商業化。

莫樹錦籲勿只做本地市場

莫樹錦坦言,本港市場細,「不少投資者一聽到初創只做本港市場便不想傾下去」,因此需要把版圖拓展至東南亞或粵港澳大灣區。

惟他強調,醫療創新首要是為了病人而非投資者,「人類的健康問題永遠需要透過科研解決」,而投資者角色是透過投資,輔助醫療創新項目解決人類健康問題。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