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9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

上屆政府用「超級聯繫人」來比喻香港在經濟上的角色,雖然在貿易額和金融服務業上確實扮演着這角色,但我不完全認同這定位,我認為香港在創新及科技和基礎研發方面可以有更大成就,除了作為國家的對外貿易窗口,還可以利用創造價值的能力和優勢扮演更重要的主導角色。事實上,香港工業界早已就食品科技(food tech)、綠色科技(green tech)和健康科技(health tech)等進行產學研的深度合作。

上周在一個以香港工業升級轉型為題的論壇上,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博士強調,當前香港面對產業發展不均、人力上流性不足、地緣政治風險、疫症新常態的衝擊加上結構性的房屋問題,令香港經濟及民生裹足不前,香港需盡快落實第三次經濟轉型,以創新及科技為主軸,帶動不同產業發展。

其實發展局在2018年發表《香港2030+:跨越2030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列出一系列推動創新及科技的政策,但進度未如理想。「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今時今日的糧草包括人才、資金和政策等條件,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人才。鄧教授說獲得人才不外乎「造、借、買」,香港已經全面推行STEM教育,但是建立大量科研人才需時,因此短中期內只能利用各種配套、條件和政策吸引全球人才落戶香港。

香港在推動創科和吸納人才方面確實下了不少工夫,如今年在香港科學園的3個重點人才培育計劃(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創新及科研基金研究人才庫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都對應香港求才若渴的迫切性,科學園亦設立17層共3萬平方呎的InnoCell,為創科人才提供智能生活與協作空間。入境處今年5月放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而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可提供更多空間擴展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園區企業亦可乘鄰近深圳之便,善用供應鏈和生產力的優勢,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

香港近年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離不開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樽頸,成功實行第三次經濟轉型,不僅能提升多元化的工種增加就業率,亦可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強化產學研的協同效應,更有助確立香港在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和創新科技群的原始創新的核心功能及主導地位。

廖錦興博士_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