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2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中國「人造太陽」運作101秒破紀錄

科學家近年向太陽取經,期望複製其核聚變(Nuclear Fusion)過程,藉此開發新一代潔淨能源。新華網報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上周五在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上,成功把等離子體加熱至攝氏1.2億度,相當於太陽核心溫度的8倍,並憑101秒運行時間刷新了世界紀錄。

核聚變生成1.2億度高溫

EAST實驗裝置主機部分高達11米,直徑8米,重約400噸,主要由超高真空室、縱場系統、極向場系統、內外冷屏、外真空杜瓦和支撐系統等六大部件組成。操作時會注入氫原子,透過高溫與壓力產生電漿,讓原子核互相高速聚合。實驗目標旨在把氫電漿的溫度,提升至攝氏1億度並維持1000多秒(約17分鐘)。

新華網指出,EAST的核心技術共200多項、專利接近2000項。總功率達34兆瓦(Megawatt),大約等如6.8萬台家用微波爐同時加熱。其中關鍵技術之一,是要讓攝氏上億度高溫與零下269度低溫於一米的空間內共存,研發團隊要用地表大氣壓約1000億分之一強度的「超高真空」隔熱。

協助開發終極潔淨能源

作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聯盟成員之一,中國期望通過EAST研發出受控的核聚變技術,為建設世界首個核聚變示範電站鋪路。相對現有的核裂變(Nuclear Fission)發電廠,核聚變反應堆不會產生高放射性廢物、釋放溫室氣體或存在爆炸風險,所需原材料(例如海水)在地球更是取之不竭,被視為未來終極潔淨能源之一。

法國去年7月亦啟動全球最大核聚變裝置項目,預計首批超熱等離子體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生產。科學家估計,月球土壤含有珍貴資源,其氦-3(He-3)存量達100萬噸,倘用於核聚變發電的話,足夠地球使用一萬年。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