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24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幣圈一日 人間一年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此描述看似誇張,卻確實反映了加密貨幣圈子最近風聲鶴唳,較股市「緊張刺激」得多。單是上星期至今,幣圈已有5件大新聞,包括Tesla老闆馬斯克「彈出又彈入」唱淡Bitcoin,中國政府先後祭出兩招打擊,美國政府要求1萬美元以上交易須申報,以及香港政府推出發牌機制,只准合資格投資者買賣虛擬資產。這些消息除令幣價波動,更反映加密貨幣接近一個臨界點,今後料將在政府監管下發展,但可能喪失「去中心化」特質,與初衷有點差異。

關於馬斯克「出口術」把幣市舞高弄低,坊間已有連篇累牘分析,暫不複述。先講中國政府,上周三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強調金融和支付機構不得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也不得提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服務和產品。惟這只是重申早於2018年已經宣告及執行的「封殺加密貨幣境內交易」政策,正所謂「你不能殺死同一個人兩次」,故未對幣市構成具體衝擊。

中港美齊規管掀震盪

不過,時隔兩日,中國當局再出招,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表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此訊息有三點值得注意,首先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明言打擊「挖礦」。事實上,自從2018年封殺加密貨幣交易後,中國已不再是活躍的炒幣市場,卻演變為最大「挖礦」陣地(挖出的虛幣轉移至境外交易),佔Bitcoin逾半產能,「礦場」集中於新疆、內蒙古、貴州等低電費地區。

其次,劉鶴也是至今最高層級公開表明要打擊加密貨幣的中國官員。最後,在芸芸加密貨幣當中,劉鶴點名「打擊比特幣」甚具針對性,令人預計當局不只「靠嚇」,料將有嚴厲執法取締行動。中國政府這招令Bitcoin價格繼上周三暴瀉後於周五又急挫,再度失守4萬美元大關,昨晚截稿前進一步滑落至3.3萬美元水平。

禍不單行,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上周四宣布,為打擊逃稅,將要求單筆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加密貨幣交易必須向稅局申報。此舉算是意料之內,對美國大多數「幣圈」中人影響有限,事關美國作為「萬稅」之國,就像證券商現時也會把客戶買賣股票紀錄申報予稅局,日後加密貨幣平台只不過「一視同仁」。何況「炒幣者」主要為了增值賺大錢,而不是期望逃避交稅。但有少數意圖把資產轉為加密貨幣來洗黑錢或逃稅的人士,難免面臨更高風險。

筆者4月份曾在〈香港90後首富與「幣圈」〉一文指出,香港基於地理及資金自由流通的傳統優勢,兼且對加密貨幣監管法規相對寬鬆,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加密貨幣金融中心之一,吸引內地和美國很多相關公司、人才及資金轉移至此。然而並不代表特區政府「無為而治」,就在上周五,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倡議「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要求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領牌,並「只可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提到,加密貨幣如雨後春筍湧現,有人認為虛擬資產只是空中樓閣,亦有人看好其持續發展,「沒有水晶球的我暫時下不了定論,須留待市場實踐來作出判斷」。他強調,從制定政策角度出發,最重要是平衡監管及發展需要,既保護投資者利益和防範洗錢,同時為金融創新進一步發展預留空間,今次建議的發牌制度正體現了這一套監管哲學。

該發牌制度尚在草案階段,擬於本立法年度提交審議,目前未有具體詳情。筆者於周末諮詢了在港經營國際級平台的幣圈人士,他們認為當局「發牌」屬預計之中,框架可鬆也可辣,一切視乎細節,例如怎樣界定「專業投資者」?需不需要資產證明或第三方認證?平台須向政府提交什麼資料?在港營運但向境外人士提供服務又是否需遵守同一套監管?

去中心化特質勢削弱

說回馬斯克,儘管他好像經常發出狂言亂語,卻往往不無道理。他在Twitter上最新表態,指真正的戰場是在法定貨幣(fiat money)和加密貨幣之間,而他支持後者。事實上,種種趨勢顯示,各國都正在把加密貨幣納入監管,經過這一關、被「招安」之後的幣圈發展有望更加穩定,可是亦勢必會削弱「去中心化」特質,跟Bitcoin創始人「中本聰」初衷有點不一樣。

屆時的加密貨幣特色主要在於區塊鏈、可追溯性、智能合約以及作為數碼貨幣,其最大競爭對手確如馬斯克所言,屬目前的法定貨幣(如美元、人民幣等),惟不再是一種「冇王管」(去中心化)的完全自由資產。對長線投資者來說,這未必是壞事。「幣圈一日,人間一年」,且拭目以待。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