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6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拼多多用命換錢

筆者去年多次寫過中國網企在「內捲化」惡性競爭下,員工加班情況愈演愈烈,尤其是「電商二哥」拼多多改行「月雙休」制度,每月只放假兩天,稱之為「硬核奮鬥模式」。不幸的是,拼多多一名22歲女員工日前在凌晨下班回家途中猝死,儘管暫未能證實屬「過勞死」,但拼多多在回應時將之形容為「用命換錢」,明言「這是一個用命拚的時代」,引起巨大爭議,令各界進一步關注網企加班問題。

該女員工去年才大學畢業,以管培生(management trainee)身份加入拼多多,被投放到該網企現時最大力開拓的「社區團購」業務,近來在新疆烏魯木齊分公司負責「買菜」(採購新鮮蔬菜以供應社區團購)。上周二凌晨1時30分左右,她跟平常一樣加班後返回住處,但途中突然昏倒,送院搶救6小時後不治,暫未能確定死因,而遺體已於周日火化。

巧合的是,在拼多多去年底舉行的員工大會上,該網企創辦人兼CEO黃崢宣布「硬核奮鬥模式」時,特別舉出「買菜」崗位為例子:「開啟硬核奮鬥模式不是一句空話……『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也是拼多多人的試金石。」

這宗悲劇的消息本星期開始在科網圈子流傳,拼多多隨後亦予以證實。內地最大知識平台「知乎」,有關「如何看待拼多多22歲女員工猝死?」的議題登上了熱門排名第一位。沒料到很快有一個名為「拼多多」、獲認證身份的賬號在該議題下回應,聲稱「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拚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換句話說,該「拼多多」賬號似乎想把今次的悲劇形容為「用命換錢」,意指該女員工自己選擇「用命拚」,便要承受後果。

冷血回應女員工加班猝死

平情而論,正如筆者去年多篇文章指出,科網屬「腦力密集」行業,其組織特色為「壓榨少數精英」。不論効力矽谷Google、Amazon,抑或中國ATM,大家都有心理準備要長時間、高強度拚命工作(儘管程度有別),同時,薪酬、福利、股權獎勵則很誘人,意即「食得鹹魚抵得渴」。但這些講法只適宜心照不宣,「拼多多」卻用來回應一名員工加班後猝死悲劇,不免讓人感到冷血,立刻引起嘩然。

一如以往同類公關危機事件,拼多多很快便「闢謠」,強調從未發表上述回應言論,批評有人偽造截圖傳謠。

詎料劇情峰迴路轉,拼多多「闢謠」後不久,知乎官方作出回應,證實拼多多賬號確曾發表上述言論,只不過在約30秒後自行刪除。換言之,知乎「闢謠拼多多的闢謠」,非常罕見。

在知乎「反闢謠」後約半小時,拼多多終於承認確有發表相關言論,並為此道歉,不過將之推諉於「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聲稱「不代表官方態度」,仍試圖撇清關係。

事實上,稍為有過網絡公關經驗的人都不難想像「箇中內情」,例如拼多多可能委聘了一家公關公司,其職責包括管理拼多多的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賬號,而有需要時亦會扮演「水軍」(假扮成普通網民發表意見)以引導輿論。今趟該公關人員原本想用「水軍」身份為拼多多「洗白」(把加班情況歸咎於社會和時代問題),豈料忘了切換賬號,事後極速刪帖,惟已被截圖。

無論如何,事件發展至今,在「拼多多月休兩日」、「22歲女員工凌晨加班猝死」等惹火元素外,還加上「官方冷血回應」、「用命換錢」、「水軍洗白」、「偽造闢謠」等爭議,簡直是應驗了梅菲定論(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演變為猶如完美風暴之巨大危機。

正當群情洶湧,據昨晚截稿前最新消息,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拼多多的勞動用工情況」,亦有部分網民發起「罷用拼多多服務」,直至該公司改善加班問題為止。

「賣命」淪惡性競爭難長久

適逢「電商一哥」阿里巴巴(09988)遭遇「反壟斷」打擊,外界原本估計「二哥」拼多多可望趁機受惠,沒料到該網企自己也陷危機。拼多多能在創辦短短5年間超越京東(按總銷售額計算)、直逼阿里,很大程度就是憑着夠「拚命」,被視為最具「狼性」網企之一,「月雙休」制度被指屬業內最殘酷。「要拚,才有多多(收穫)」這句話,在該公司內部及外界廣為流傳,但今次可能是物極必反。

講到底,生命在於奮鬥,胡師傅話齋「畀啲掙扎」,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盡力投入,但「賣命」若變成硬性要求,淪為「內捲化」惡性競爭,則絕非可取現象。一家公司的競爭力倘建基於員工「月雙休」、「997」(朝九晚九,每周工作七日),恐怕也難以長久。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