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1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豪兩次不如豪三次

中國古書《菜根譚》談及施政和待人之道:「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偏偏港府抗疫政策似乎反其道而行,包括早在疫情初期就豪派810億元前後兩期「保就業」津貼,所有僱主不論行業與規模,全獲資助,某程度變質為「保利潤」。眼下疫情又見嚴峻,同時疫苗面世在即,抗疫走到最後關頭,政府既已「豪兩次」不如「豪三次」,以免讓大批中小企及打工仔倒在黎明之前。

保就業太過疏爽遭詬病

記得在疫情爆發不久的2月份,特區政府大陣仗推出300億元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主要向零售、食物、運輸、會展四大業界提供津貼。隨着疫情逐步升級,當局更在4月份宣布1375億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包括810億元用於「保就業」計劃讓所有僱主申請,由政府為所有合資格員工「代出3個月半份糧」(月薪上限1.8萬元),後來又「加碼」實施第二期計劃,把「代出糧」時限由3個月延長至半年,而僱主只須承諾津貼期內不裁員。

前後兩期「保就業」計劃對於本港經濟、僱主和打工仔無疑是及時雨,但亦被部分人詬病為「派得太豪」。例如一些網購公司、外賣App營運商、超級市場、便利店、快餐店集團在疫情下受害有限,有些反而受惠,卻同樣可申請「保就業」。至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業績文件顯示,它們從政府手中收取了數以千萬,甚至過億元津貼,帶動盈利顯著增長,令「保就業」某程度變成「保利潤」。

雖說港府庫房坐擁近萬億元財政儲備,「保就業」不作篩選及預先審查有助提升效率、節省行政成本,但如此豪派逾千億元亦不免被視為太疏爽。再加上2月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向18歲以上永久居民派發1萬元現金,涉款約710億元,換言之短短時間內,政府已「派」出超過2000億元,相當於庫房總儲備之兩成,簡直「大出血」。

抗疫再收緊 施援卻猶豫

正因如此,政府在第二期「保就業」之後態度轉趨保守,多番明示暗示不打算加推第三期。詎料隨着「跳舞群組」大爆發,疫情自本月起急劇惡化,每日新增近百宗確診,迫使當局昨天宣布大幅升級抗疫措施,包括把限聚令收緊至2人,並要求卡拉OK、遊戲機中心、公眾娛樂場所等再一次關閉。不難想像,本港經濟將會像12月天氣一樣降溫,迎來寒冬挑戰。

但與此同時,包括歐美、中國、俄羅斯都傳來疫苗喜訊,預料各地最快在12月就開始讓民眾接種,意味抗疫之路或將見到終極曙光;不少經濟學者都估計,發達地區經濟活動可望在明年第二季逐步「恢復正常」。

換句話說,現在可能是漫長抗疫路上最嚴峻階段,眼前卻看到希望,可形容為黎明前黑暗。很多企業或許捱多兩三個月便能否極泰來,惟它們若捱不過這關,對本地經濟和打工仔生計都會造成深遠傷害。

港府現時處境頗為尷尬,就像文首提及《菜根譚》格言,津貼措施原應「自淡而濃」,在初期有節制地派發,避免過於浪費,亦讓企業及打工仔有心理準備捱苦日子,更重要是保留足夠彈藥長期作戰。可是當局一開始就「豪派」逾2000億元,接着驚覺「使大咗」,到現在最需要「把錢花在刀口上」之時,便陷於猶豫不決。

果斷出手 助渡最後難關

從投資角度看,港府此前豪氣花掉的錢可列作沉沒成本(sunk cost),不宜視為眼下應否再派錢之重要考慮因素。現在應該看的是庫房家底有幾厚、財赤壓力有幾大,以及再派錢之潛在效益。假若有條件執行,並認為值得做,便應果斷地去馬。

姑勿論當局早前「派得太豪」孰對孰錯,但若因此而抗拒在現時加推第三期「保就業」,恐將錯上加錯。相反,如果政府毅然「豪三次」,協助大批企業及打工仔捱過黑暗迎接黎明,則可望令「壞事變好事」。

任何事情都講求時機,面對形勢變化,同一件事從前錯、現在對,其實毫不出奇,另一句值得港府參考的中國格言是成都武侯祠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