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疫情有二波 經濟難再封

環球股市反彈勢頭近日放緩,主要因為市場擔心新冠疫情第二波爆發,再次重創經濟。然而「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係兩回事」,疫情爆發第二波的機會甚高,卻不代表經濟又陷休克。事關當初大家猝不及防,才引致這麼大的傷害和恐慌,但現時人們都知道只要戴口罩、勤洗手,應可維持一定程度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值得再付出「全面封城」沉重代價。今趟瘟疫亦是全球化的重大「壓力測試」,期間除出現過口罩荒,世界各地未聞有什麼物資或產品短缺,正反映了全球化下企業的靈活性。

客觀來看,疫情的第二波爆發似乎難以避免。此前大家曾經期望,新冠病毒有可能像2003年的沙士,隨着進入夏季氣溫升高便逐漸消散。不過現時在極炎熱的新加坡、南美洲、中東、非洲等地,病毒的擴散依然嚴重,意味不能「靠夏天打救」,只有研製出疫苗或特效藥才可把疫情控制住。

根據何大一、袁國勇等專家的最樂觀估計,疫苗最快最快也要到今年底、明年初始面世,各地經濟活動卻不可能再等半年才恢復。因此,隨着多個經濟體陸續解封、復工,美國一些州份的新增確診個案再次上升,北京亦因疑似「三文魚播毒」而如臨大敵,令市場人士擔心會引致「第二次封城」,經濟癱瘓。

歐美汲取教訓 戴罩防擴散

雖說「人類總要重複犯錯」,但整體上人類文明是能夠汲取經驗,特別是針對記憶猶新的教訓,從中取得進步。新冠疫情今年初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相繼大爆發時,大家都沒有面對這種高傳染性、致命、新型病毒的經驗。香港、廣州、北京、台灣等地尚算經歷過沙士教訓,知道「有理冇理」戴口罩、勤洗手,但其餘很多國家及地區可謂手足無措,政府及民眾普遍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讓病毒在毫無阻截之下盡情擴散,弄致醫療資源「擠提」兼引發巨大恐慌,最終唯有採取極端「封城」措施遏止疫情。

莫說各地政府及民眾,就連理應是最權威的世衞組織(WHO),也要在接近半年後,日前才正式確認「戴口罩有助防疫」,可見有多後知後覺。

無論如何,「遲到好過冇到」,當初對口罩嗤之以鼻的很多歐美人士,現在已知道必須戴罩才可出門,同時要保持社交距離及勤洗手。單此簡單幾項,便令疫情的擴散環境跟本年初不可同日而語,醫療體系的壓力得以大幅減輕,並讓重症患者獲得更及時、全面的照護。儘管新冠病毒仍可怕,卻已沒有當初猶如「世界末日」般恐怖。

總的而言,即使疫情有機會出現第二波,規模跟「無罩時期」的第一波應不盡相同,亦沒必要、不值得再次採取全面封城對策,因經濟代價實在太大。可以想像,在第二波疫情陰霾下,人們未必敢去餐廳食飯,但起碼會戴着口罩去商場購物、到辦公室上班,讓整體經濟至少可維持「五成功力」,未致於休克式停擺。

「壓力測試」顯企業靈活性

在需求端以外,經濟在供給端能否正常運作亦很關鍵。事實上,很多人關注今次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從另一方面看,可視為對全球化之重大「壓力測試」。自2月份起,中國及西方主要經濟體相繼封城,往來交通幾近斷絕,惟迄今除了需求驟增的口罩外,世界各地物資或產品沒怎麼短缺,反映全球化體系下企業的靈活性。

舉例說,雖然大批工廠曾經被迫停工,經營者定必想方設法盡量恢復生產,上、下游企業亦會因應情況適度增加原料和產品的庫存,避免供應斷絕。此外,國際人流往來基本上停擺,貨輪、貨機等運輸則只短暫停頓便恢復流通。這些一連串應變反應,任何「有形之手」都很難妥善、細緻地部署,卻是來自每一經營者為了生存的自主行動;正如Adam Smith說:「麵包師傅每日供應我們食物,並非善意饋贈,而是為了賺錢」,恰恰反映資本主義民營經濟的靈活優勢。

換言之,即使在史無前例「全球大封城」之下,物資供應仍能避免短缺,現今全球化體系可說在「壓力測試」順利過關。試問還有什麼事情會令國際供應鏈陷於停頓?可能就只有WWIII、超大型天災,或者外星人侵襲地球。

重構生產鏈 催生全球化3.0

誠然,「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不免有所改變,例如各地政府將更注重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本土化生產,以及部分國家有可能推動「去中國化」等陰謀,讓區域生產鏈重新構築,但不代表全球化在整體上會逆轉開倒車。一般認為,自1950年代起由可口可樂、IBM等美國企業主導的是全球化1.0;至於在1980年代後有「世界工廠」中國加入,並由數碼科技參與推動的,是為全球化之2.0時代。以新冠疫情為轉捩點,全球化不可能倒退回到1.0之前,更可能出現的是3.0最新版本。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