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1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團結基金倡建國際研發之都
設大型機構主導免資源重疊

團結香港基金昨天發表《釋放香港科創潛能 構建國際研發之都》研究報告,建議港府發揮本地核心競爭優勢,成立跨學科、跨領域的大型研究機構;另通過「官產學研合作」,協調資金、人才及合作機制,把香港打造為「國際研發之都」。

報告指出,港府現提供的研發資源分散且重疊,建議參考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等機構做法,由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主導,按時下創新科技需求,為研發資助分配提供指引。

改善撥款流程 增運用自主

撥款機制方面,以創新科技署及轄下5所研發中心的審批項目為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158至222天,報告建議政府借鑑教資會對於大學研究的撥款機制,提高資金運用自主性。

人才儲備方面,本港科研畢業生稀缺,有關就業職位不足,兩者互為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報告建議,參照美國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等成功例子,成立跨學科及跨領域的大型研究機構,以滙聚國際頂尖科學家,進行大規模科研合作。

產學研合作方面,報告建議參照德國弗勞恩霍夫博會(Fraunhofer)模式,一方面善用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強化研發中心及價值鏈高端產業合作,並加強本地院校合作,以提升科研水平。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致詞表示,主席董建華早於1997年出任特首時,已預知科技創新為全球發展大趨勢,其後陸續設立香港科技園公司、數碼港等機構,以及創新及科技基金,為本港創科發展奠定基礎。

徐立之:港「博士後」少得可憐

鄭李錦芬認為,本地基礎研究實力雄厚,且孕育出高科技人才,惟先決條件在於高效、具策略性的資助體系,以及可持續人才儲備。基金會以資金、人才及合作三方面建議,冀拋磚引玉,配合政府政策大力推動創新發展。

論及本港科研人才供應鏈問題,香港科學院院長及創院院士徐立之指出,主理研究的是「博士後」,而非博士研究生,惟本港「博士後」少得可憐。

徐立之以Broad Institute為例,在大型研究機構主導下,就連美國哈佛大學及MIT等競爭學府都能促成合作。只要把教授和科研人才拼湊一處,隨時溝通並推動創新,毋須100萬方呎空間,亦能合作進行大規模研究。

他強調,創新時機至關重要,若別人都把創新做好,則為時已晚。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