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5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從克強指數到廣東PMI

大家能否想像,看了一個家庭醫生長達7年,但官府突然告訴你,這個醫生是假的!此情況剛在廣東省上演,當地省政府統計局自2011年起發布「廣東省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反映製造業最新景氣;不過國家統計局日前叫停了該指數,斥其屬「違規調查」。粵省身為全國開放程度最大、也是對外貿最敏感的省份,難免令人聯想是否因為近期數據差劣,恐揚出來會影響中美貿易戰談判,致霎時「被違規」。但從另一角度看,中央今次直接叫停該指數而非暗地「篡改」,某程度上算是一種進步。

粵省PMI「被違規」叫停

改革開放40年,廣東省居功至偉,在很多事情上開風氣之先或充當試驗田。例如至今為止,該省是唯一有在國家統計局的全國PMI之外,單獨調查和發布地方PMI指數的省份。從2011年12月開始,廣東省統計局、廣東省工信廳、廣東省現代物流研究院和《南方日報》4個機構合作炮製該指數,務求更好地追蹤粵省製造業景氣情況。

廣東既是全國創造最多GDP和上繳最多稅款的省份,也是製造業第一大省、外貿第一大省、外來直接投資(FDI)第一大省,人口達1.1億,經濟體量超過印尼、直逼法國,因此不論對政策制定者、中外投資者、企業家及媒體來說,「廣東PMI指數」的參考價值長期備受重視。

然而在上月初,粵省統計局原應發布10月份PMI,其官網卻遲遲未有更新,當時已流傳該指數「被上層叫停」。及至12月初,當局亦沒發布11月份PMI。直到上星期,國家統計局才在官方網頁發表聲明,承認叫停該指數,並謂「從法律角度出發,廣東省工信部門開展的採購經理調查屬於違規調查,已要求廣東省統計部門依法依規處理」。

或因數字偏弱 阻貿戰談判

這都算奇聞,由廣東省統計局、工信廳等部門牽頭製作的PMI指數,連續發布接近7年,獲中外各界認受,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亦每月跟蹤報道,但居然到了今日才被國家統計局,即粵省統計局之上級部門發現其「違規」,實在匪夷所思。

粵省PMI不遲不早,於中美貿易戰談判關鍵時刻被叫停,難免令人諸多聯想,皆因廣東作為工業大省兼外貿大省,其製造業景氣對出口訂單情況特別敏感(國家PMI則包含其他省份的內銷製造業,略為滯後),因此特別受注目。舉例說,假若「被消失」的10月份和11月份數字原來相當惡劣,便會被解讀為中國外貿大省的製造業開始遭到貿易戰重擊,有可能影響中方在談判桌上取態的「軟硬度」。

同樣道理,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在Twitter轉載關於A股大跌、中國經濟趨弱等新聞,無非想自壯聲勢,營造強者姿態,務求於談判桌中爭取最大利益。試想像,若果有關「廣東PMI急插」的新聞揚出國際,特朗普肯定如獲至寶,中方談判代表則難免在氣勢上矮了半截。

翻查數據,廣東PMI今年確實明顯趨弱,由1月份53水平持續向下,到8月份降至49.3,跌穿榮枯線,反映製造業陷入收縮;雖然在最後的9月份,PMI輕微反彈至50.2,收復榮枯線,但被解讀為來自「趕單效應」,即外國買家趕在美國正式提升關稅之前囤積多點貨物。因此,在「趕單效應」消退後,粵省PMI若繼續發布,不排除出現急劇插水畫面。

沒暗地「美圖」 做法進步

實際上,由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中國PMI指數,確實在10月份大幅下滑1.1,至50.2,遠遜市場預期;然後在11月份進一步降至50,險守榮枯線,創兩年半新低。至於對外貿更敏感的粵省製造業,形勢只會比全國製造業更加嚴峻。

誠然,就像膽固醇、血壓等驗身讀數,掩耳盜鈴無補於事,身體最誠實,把報告撕掉不代表回復健康。不過從中央角度看,繫及國計民生之貿易戰談判已進入關鍵時刻,作為備戰策略,暫時把粵省PMI叫停或許不失為權宜之計。畢竟面對特朗普這個怪招盡出,甚至開聲要求聯儲局停止加息的談判對手,中國過於規規矩矩恐難增勝算。

內地的統計數字向來疑幻疑真,就連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07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據報也曾表示寧願用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及銀行貸款量作為追蹤經濟景氣的指標,多於相信國家官方統計數字,後來《經濟學人》把該三大指標綜合為「克強指數」(Keqiang Index)。

不過,近年隨着國家統計局優化調查方法、減少重複計算及提升透明度,現時中國官方數字基本上已得到國際認可,起碼近年的GDP、PMI等數據走勢其實跟「克強指數」甚為一致。及至今次事件,當局就算基於政治原因廢掉廣東PMI,卻非把該指數「美圖」示人,也堪稱是一種進步。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