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4日

專題

中資避貿戰 轉攻英生科市場
脫歐陰霾鎊滙弱 收購步伐加快

英國2016年公投通過脫歐後,投資環境一直未明朗,中國投資者卻大無畏攻入英國投資生物科技公司。時值兩國分別身陷脫歐和貿易戰困境,急切需要開拓新市場自保,難怪近年成為「患難之交」,今年2月英國首相文翠珊訪問中國時,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中英簽訂13億英鎊(近129.3億港元)的生物科技投資協議。雖然英國未知脫歐後前景,起碼生物科技行業已經坐收漁人之利。

事實上,5年前已偶見中資沾手英國生科行業,脫歐公投後,英鎊持續疲弱,中資收購步伐更明顯加快,投資者背景甚為多元化【表】,包括「紅二代」當家的私募基金科瑞集團、德福資本,亦有巨型民企騰訊(00700)、復星集團、華大基因等,更有浙江絲路基金之類的半官方機構。

無涉敏感投資獲放行

中國資金素來是英國房地產大買家,為何轉投未必能回本的生物科技?Cell Medica主席Annalisa Jenkins表示,既因為中國欲靠工業創新領先全球,亦由於習近平主動開腔推動國民健康,要求百姓吃得起藥,促使生科投資備受注目。德勤英國財務諮詢合夥人錢以文則指出,正因為不涉及地產、運動、娛樂等敏感行業,此批中國資金出境未見受管制,加上「一帶一路」國策,預料投資風潮將會延續。

單說投資價值,英國生物行業協會(BioIndustry Association, BIA)行政總裁Steve Bates稱,美國市場走強多時,令科學水平與美國同行相若的英國企業估值受壓,爭取融資時亦面對激烈競爭。Jenkins亦同意英企與其苦戰美國,倒不如抽身「向東望」。

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以來,中美幾乎注定必會有摩擦,直至上周末兩國元首會談後,美國僅僅把施加關稅死期延後90日,未見息戰之勢。Jenkins形容,以刻下的地緣政治形勢,英國生科企業想吸引中國投資者,可謂迎來「千載難逢的時刻」。

不吝嗇與華分享科技

正當美國嚴審中資併購生物科技企業,Bates指英國不吝嗇與中國人分享尖端科技,冀令生物醫藥研究造福更多人。他上月訪問中港,其聲明更直指有興趣了解中國投資者如何看待美國以外(如英國)的生科機遇,招商之意甚殷。近兩年中國資金不論「姓民」、「姓國」,紛紛遠赴英倫。錢以文透露,有國企透過注資英國私募基金,作為有限合夥人或戰略投資者,間接投資英國生科企業。習的13億英鎊投資協議,正是透過注資英國私募基金Future Planet Capital和Eight Great Technologies進行。

英冀減依賴金融服務

明年3月脫歐在即,英國政府冀發展金融服務以外支柱,以免被歐洲牽制。生命科學領域雀屏中選,政府承諾投資醫藥製造領域產業策略挑戰基金1.81億英鎊,又斥6000萬英鎊成立細胞與基因療法製造中心,減低生科企業成本,Cell Medica亦是受惠一員。

文翠珊的脫歐方案下周二(11日)將交由英國國會表決,是為敲定協議最後一關。然而,到正式脫歐、塵埃落定之前,英國商界亦難避陰霾。Bates相對樂觀,強調脫歐只是歷史一章節,「推動此行業的始終是基礎科學」。

系列報道二之二

採訪、撰文、攝影︰黃翹恩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