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9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穿戴裝置數據不可忽視

最近接受一個有關老人醫療服務的訪問,提到Apple Watch的ECG心電圖技術,獲得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認可。我個人認為這功能很好,起碼能幫助老人檢測身體,做好防預。

一年多前,我參加一個論壇的討論。當中幾位大醫生大教授都認為電子穿戴裝置得到的數據,不可以作任何醫療參考用途。他們強調,醫生、護士和那些數以十萬計的醫療器材,是不能輕易被取代。當時,我有點不忿,表示擁有的數據是否值得參考,與量度數據時的環境或質量關係較大,並非因數據從什麼裝置得來。

記得有一次陪岳母到醫院檢查,她因為太累和緊張,醫生要替她量度3次血壓,數據才不偏高。即使醫生這麼專業,但數據的準確性都可能受現場環境影響,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抹殺穿戴式裝置的數據就不值得參考。

智能手錶感測心電圖,或許未達專業級的醫療檢測儀器水平,但亦不可輕視其作用和貢獻。試想,Apple Watch全球銷售量超過2億,假若佩戴者在每天食飯、睡覺的正常生活狀態下,量度超過50次,所得的資料對個人而言,已經是「大數據」了,比起只作一次身體年檢,可能更具參考價值。假如我家老人日日量度心跳平均值是80,突然跳升至110,與平時情況不一樣,當然趕緊送他求診。

現在,每天去公立醫院排隊看醫生的人甚多,醫生總不能花太多時間替每個病人好好看診。現在香港60歲以上的有130萬人,而未來10年將有100萬人退休,意味人口老化問題加劇,政府未來單單增加兩所醫院,又怎足夠應付呢?如果檢測心跳、血壓或者血糖指數等技術普及,價錢愈來愈平,人人都可以了解自己身體基本狀況和知悉變化,預知自己生病,及早向區內醫生求診,其實就是間接減低對整個社會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

不同的行業都習慣舊有的做法,如果沒有競爭,服務質素會愈來愈差。數年前的士濫收車資及拒載情況嚴重,當Uber出現後,單憑一個App,可隨時預知車資及選擇車的型號,提供比一般的士更優質和更專業的服務,整個的士行業都大地震,紛紛應用更多科技及改善服務。醫生的專業一向備受公認,毋庸置疑。這與人「生死攸關」的行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數碼年代,假如有隨時被「轉化」的心理準備而精益求精,比一般人更能擁抱新科技新事物,我深信對任何人都是一件大好事。

黃岳永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