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4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自選配對 鬥快接單 中醫App免費問症吸客

流動互聯網造就了網約車、交友等配對服務,現在連調理身體也可用手機應用程式(App)遙距配對適合的中醫師。在香港大學修讀統計學的八十後港青何海明,研發了中醫配對及諮詢App「翰林醫館」,讓用戶隨時隨地免費諮詢中醫,讓傳統醫學藉科技開拓客源。

港人習慣看西醫,不少新入行的中醫生意難做。何海明對此感受頗深,皆因他在港大讀書時,正正有幾位主修中醫的宿友,他們坦言因須遵守專業守則,無法「打鑼打鼓」招生意,為發掘新客頭痛不已。

然而,港人近年着重養生,盼能找到「夾自己」的中醫,幫助調理身子。何海明本身是自由身IT人,平時愛光顧中醫,他靈機一觸,夥拍幾位大學同學開發翰林醫館App,把這兩群人連結起來。

用戶可「指名諮詢」

翰林醫館App於今年7月推出,用戶完成免費註冊後,即可上網詢問各種疑難雜症。用戶只須提交問題,平台上的中醫均會收到通知,再按個人意願或專長範疇,按鍵建立私人對話,為對方提供諮詢服務。

系統支援文字和圖片訊息,稍後更會加入語音訊息,「若用戶諮詢過,覺得某位中醫很好,下次若有其他問題,可點選『指名諮詢』,直接聯絡同一位中醫;相反,若該中醫服務欠佳,用戶可將之加入黑名單,避免不愉快的體驗。」

相比坊間不少配對App,翰林醫館的運作模式,有點像網約的士App,服務提供者(即中醫)須「鬥快接單」。這模式給中醫師一定自由度,但或令他們「盲搶單」,即爽快接下查詢後,卻遲遲不回答用戶。何海明解釋:「若由系統自動分配問題,中醫師不一定想接,或有空去接。萬一分配不當,就會影響用戶體驗。」

為解決以上問題,他找來幾名獨立於翰林醫館的中醫,當同一中醫接連收到多位用戶投訴,會義務監察該中醫跟客戶的對話內容;惟監察過程中,不會知悉對話雙方身份,盡量保障用戶私隱。何海明透露,日後系統積累足夠數據後,將採用人工智能(AI)技術分析問題,例如用戶的提問字眼(如濕疹),再配送予專屬中醫團隊,由他們決定接單與否。

他說:「我們建議中醫師不要在App上講得太詳細,畢竟對話僅屬初步諮詢。」他希望用戶病向淺中醫,親身到中醫診所看症,讓中醫師望、聞、問、切,方能治標又治本。平台稍後亦將豐富內容,邀請中醫就不同課題撰文,冀提升外界的認知,長遠令中醫業界更能普及。

目標兩年700醫師加盟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截至去年底,本港共有7425名註冊中醫。何海明的目標是兩年內吸納更多註冊中醫,相當於整體人數的8%至10%,即大約594至742人,「找中醫加盟挑戰很大,我們逐間診所拍門,往往都被職員打發,吩咐我們放低資料『返屋企等消息』。大概每跑六間診所,只有一間成功。」

老中醫一般有固定客群,兼且抗拒新科技,「去過一間元朗舊式中醫診所,他一句『我唔用電話㗎喎』,便打發我們走。」後來,何海明透過社交媒體,例如中醫相關專頁、群組等,尋找中醫兼向用戶宣傳,成功率才稍高。目前平台約有20名註冊中醫,均以較年輕一代為主。

轉攻社交網宣傳擴團隊

中醫加盟平台之前,均經過翰林醫館團隊評核,「我們會確認對方有否註冊、有何專業範疇,亦會視察其診所環境。」中醫的申請獲批後,每月須向平台支付月費。

除了月費等收入來源,何海明又透露,團隊現正尋找投資者,並考慮以優惠回贈方式,鼓勵用戶分享消費紀錄,如上載翰林醫館中醫的求診收據,一方面評估生意轉化率(Conversion Rate),亦從每筆診金中抽佣,收取一定百分比作收入。

採訪、撰文:陳子健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