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10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豪爽客 vs 孤寒客

首隻「同股不同權」股票小米(01810)首日掛牌一如所料破發,收報16.8元,較招股價低水約1%,連財爺陳茂波也要開腔呼籲投資者「不用太擔心股價短期波動」,政府高官如此力撐一隻股票都算罕見。誠然,股價應看長遠,現在不宜對小米落井下石,可是,這家經常向蘋果致敬的智能產品公司,在經營模式上有一個相當致命死穴,恰好跟蘋果截然相反,關乎「豪爽客」和「孤寒客」的分別。

小米仿Costco模式不易

正如筆者上月在〈小米 vs Costco〉一文指出,小米開宗明義仿效美國超市集團Costco模式,在招股書寫明「硬件業務綜合淨利率永遠不高於5%」,換言之不靠賣貨賺錢,而是憑着價廉物美獲取大量忠實粉絲之後,再透過配套服務從他們身上賺取利潤。正如Costco主要利潤來自向3500萬會員收取年費(高級和普通會員年費分別為120和60美元),以及向他們推介信用卡、入油卡、汽車保養、家居清潔等服務而賺取佣金。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模式,目前全球有逾10億人在使用iPhone、iPad、Mac機等產品,他們都是蘋果iOS系統用戶,自然也會首選採用iCloud、iTunes、App Store等付費配套服務。在今年第二季度,蘋果軟件及服務收入達92億美元,已成為僅次於iPhone銷售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至於小米,現時在全球已擁有1.9億用戶,按數量是Costco會員的5倍,或者蘋果用戶的五分一。粗略計算,假若小米市值是Costco(919億美元)的5倍,應該高達3.6萬億港元;倘若是蘋果(9239億美元)的五分一,也應達到1.4萬億港元。而實際上,小米現市值為3760億港元,莫非有很大上升空間?

米粉計較花錢難比果粉

世事豈會如此美好,事關一個「米粉」的價值,跟一個Costco會員或者「果粉」的價值並不可以相提並論,最大的分別在於一個願意花6000港元買iPhone的顧客,那管其綽綽有餘,抑或「碌爆卡」勉強借錢來買,但總可歸類為「豪爽客」(或者病態消費狂);蘋果若想從他們身上再賺取配套服務收入,例如銷售iCloud雲端服務以及付費軟件、遊戲、音樂和電影,自然比較容易。

同樣道理,Costco客戶大多數是中產階級,皆因美國的基層往往「餐搵餐食餐餐清」兼負債纍纍,每星期出糧後才有錢去一般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即使明知Costco產品平均售價較便宜,也不容易空出一筆資金提早付年費入會。而且他們的現金通常只足夠購買最小份量包裝產品,例如四隻雞蛋、兩磅薯仔,儘管平均售價肯定較貴,卻實在買不起Costco的60罐裝汽水、10公斤雪藏雞翼等超大包裝產品。由於Costco會員主要是手頭較寬裕的中產,所以相對容易向他們收取續會年費及推銷配套服務。

反觀小米,以價廉物美為賣點,標榜千多元人民幣一部手機,便注定了其用戶群體大多銖錙必算,頗在乎十元八塊差價,或者按其老闆雷軍講法是「注重性價比」。

試想像,一個願意豪擲6000港元買iPhone的果粉,跟一個為了十元差價而「比來比去」的米粉,其消費模式和傾向又豈會相同。因此,小米若想撬開米粉荷包,從他們身上賺取配套服務收入,估計並不容易。

要成功須實現消費升級

「小米」名字源於「小米加步槍」,意指紅軍在國共內戰期間,憑着由鄉民奉獻、勉強頂肚的小米稀粥,加上火力有限的土製步槍,艱苦地抵抗敵人。雷軍在2010年4月6日創辦小米時,也跟幾位創始成員分享一鍋小米粥互相激勵。這故事無疑佷勵志,但從另一角度看,若食得起大茶飯,誰又甘於日日捱稀粥。或者說,假若跟隨紅軍的群眾全都靠小米粥果腹,紅軍又豈忍心向他們募捐更多物資。這也正是小米面臨的困局,其「不靠賣貨賺錢」模式若想打響算盤,就必要實現客戶群的消費升級,惟難度相當於讓鄉民轉食雞鮑翅、或美國基層入會Costco。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