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6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金管局抽資懶人包

千呼萬喚之下,金管局在兩日內四度入市抽走96.64億港元,這不但是2005年優化聯滙制度以來首次出手抽資,開局力度和頻率更超乎不少人估計。坊間對此分析千頭萬緒,筆者先講結論──眼下港滙弱勢、資金流出情況實屬各界預期之內,而且對於本港經濟和資產市場長遠發展屬於好事。總的來說,港元利率終歸會跟隨美息上升,並對樓市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構成壓力;但撇除意料之外黑天鵝,看不到有可能出現資金枯竭或者重演1998年港元被狙擊一役。

一、抽資力度超預期?

據高盛報告指出,金管局對上一次(2004至2005年)入市承接港元時,每個出手的日子平均抽資25億元。相比之下,今次一開始就連續兩日四度操作,平均每日抽走逾48億元,力度似乎遠超當年。再者,銀行體系結餘現時剩下1701億元,按此開局力度,莫非不用兩個月便會把資金「抽乾」?

首先,截至今年1月底,本港貨幣基礎(1.7萬億港元)和外滙儲備(4415億美元)較2005年分別高出5倍和3倍,規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大家須明白,金管局所謂「抽資」即是在市場承接港元沽盤,這是一個被動動作,當港元滙率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兼且銀行業無意吸納所有港元沽盤時,金管局才會出手「包底」,確保港滙不會跌穿7.85。換言之,金管局每次抽資金額多寡,很大程度是由市場決定。

二、息差套戥和味

至於這次湧現大量港元沽盤,其實並非源於本港經濟或投資環境基本面變化,而是來自息差套戥交易(arbitrage)。簡言之,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至今已經六度加息,但本港由於資金充裕,市場息率一直未有跟隨上漲,導致美元和港元之間息差愈來愈大。現時3個月期LIBOR(美元倫敦同業拆息)拋離HIBOR(港元香港同業拆息)超過整整1厘(逾100個點子),吸引投資者在市場上沽港元、買美元以賺取和味息差。

然而,隨着息差套戥交易進行,讓金管局在市場承接港元沽盤(抽資),便會導致銀行體系結餘收縮,令港元息率有上調壓力,從而逐步收窄美元和港元息差,最終減少套戥交易誘因。在這種循環之下,港元沽盤並不會持續猛烈,更不可能迅速「抽乾」資金。同時,此類套戥交易也是港元息率變化機制之必要一環,有助於息率跟隨市場情況和國際環境調節,不必視為負面行為。

三、樂見港息趨升

同樣道理,港元加息絕非洪水猛獸,息率長期偏低也不一定是好事。針對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資金供應最理想是「剛剛好」,既不匱乏也不滿溢;否則若嚴重「水浸」,反會導致過度投資、通脹升溫、資產價格過熱、金融風險積累等負面效果,就像本港過去幾年情況。事實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已明言:「我們是期望在港美息差擴闊的環境下,港元流入美元,觸及7.85水平,金管局出手,貨幣基礎逐步縮減,為港元利息正常化提供條件。」面對現今超低息,所謂「利息正常化」即是加息。

四、「資金撤離」謬誤

必須澄清一點,隨着港滙偏弱、金管局抽資,不少人擔心這代表着資金撤離香港,將令經濟和投資市場大難臨頭。但實際上,在國際自由市場環境下,資金可以到處流竄和停泊,不一定意味它們「湧入」或「撤離」某個市場。首先,就算投資者把港元兌為美元,卻可能繼續存於本港銀行賬戶。其次,即使投資者把資金調到境外,亦可能只是暫時停泊,或者為了賺取較豐厚利息;當香港市場出現投資機會時,這些資金隨時又會「瞬間移動」返港。

因此,對於香港這類開放型自由市場,很難從單一硬性指標判斷資金「撤離」與否,講到底主要視乎三大因素:一、外圍貨幣供應(尤其是美元和人民幣);二、本港經濟及資產吸引力;三、本港「資金池」吸引力。最後一點要特別解釋,很多資金停留於香港並非為了投資本港經濟或資產,而只為借道香港布局內地或海外市場。在可見將來,只要本港維持金融業發達、機制完善、資訊便利、社會穩定等優勢,這個「資金池」將會繼續具備吸引力。

五、年尾買樓時機

最後,隨着金管局終於出手,為港元息率調節揭開序幕,港息勢將跟隨美元向上。但放眼環球金融市場幾百年歷史,息率在5厘以下已算低,現時3個月期HIBOR僅約1厘,實屬超低息,即使跟隨美元有序加息,也不至於對經濟和資產市場帶來災難(除非美國通脹意外失控)。

再者,1998年索羅斯狙擊港元一役令人留下血海深印象,但現今本港貨幣基礎和外滙儲備較當年分別高出7倍和4倍,銀行業貸存比率亦遠為穩健(今年1月底僅為72.8%,當年高達152.1%),且配備各種防震基建,以及強大祖國撐腰,現時的港元體系已不是一條或幾條大鱷有條件撼動。

無論如何,息率趨升難免對樓市和股市構成壓力,特別是樓價此前升勢過急,恰逢港元息率「追落後」,令供樓成本和按揭門檻提高,同時債市和定存回報率增加,再加上大批新盤單位陸續應市,本港樓價有機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現超過10%調整幅度,有意入市者不妨做好準備。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