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2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年尾洗太平地

送舊迎新,2017年最令人難忘是科網生態發展飛快,從電子貨幣、打車、共享經濟、流動支付到新零售,短短一年彷彿換了人間,切實改寫社會面貌。但在剛過去幾日,內地當局連環出手整頓科網行業,猶如年尾「洗太平地」,包括禁止「今日頭條」等流動程式(App)轉載新聞資訊,對靜態掃碼支付實施每日500元人民幣上限,以及上調支付平台備付金集中交存比率至50%等。這反映當局對於科網跑得太快不無顧慮,久不久要減一減速,然而科技潮流浩蕩,沒人可阻擋,今年估計會維持「進三步退半步」,投資者最緊要認清大勢所趨。

「今日頭條」被指違規遭整頓

「今日頭條」堪稱為2017年中國最大隻的獨角獸,估值逾300億美元,盛傳有可能今年來港IPO。這隻App如此巴閉,在於其採用先進AI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摸清用戶的興趣,然後從茫茫媒體和網絡資訊中精選出最具價值內容,每日度身訂造推送予每一用戶,據說準確率達80%,即它每推送10篇內容,有8篇真的勾起用戶興趣,能吸引他們點擊進去,且讀完也稱心滿意,不會覺得被「標題黨」欺騙,反而深感這個程式好像貼心知己。

現今資訊爆炸,最稀缺並非黃金或石油,而是注意力(attention),哪個平台能吸引用戶的眼睛停留最久,就會是大贏家。例如中國網民平均每日使用騰訊(00700)的微信逾30分鐘,美國網民每日上Facebook超過40分鐘,所以這兩大公司這麼值錢。相比之下,「今日頭條」現有1.4億活躍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達74分鐘,其價值可想而知。因此,它被視為中國唯一可以堅拒騰訊或阿里陣營招降的獨角獸,更有望壯大為鼎足而三的獨立生態平台。

不過,一個這麼神奇的資訊平台,難免會令當局有所顧忌,事關內地政府向來着重意識形態管控,最害怕被「和平演變」。而這隻App能用AI摸清每一名國民心聲,然後度身訂造推送內容,誰能保證他日這個AI(或背後操控者)會否「作反」,逐漸向數以億計用戶推送不利於政權穩定、卻又切中人心的內容,變相透過科網平台搞顛覆?

掃碼支付設限500元

上月29日,網信辦宣布整頓「今日頭條」和「鳳凰新聞」,批評這兩隻App「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在未有獲得網路新聞訊息服務資格的情況下,違規轉載新聞訊息,「嚴重干擾了網上傳播秩序」。當日傍晚6時起,「今日頭條」程式內的「推薦」、「熱點」、「社會」、「圖片」、「問答」、「財經」等6個熱門頻道被下架,只剩電影、音樂、科技等非時事類頻道如常運作。據了解,上述6個頻道在「自查自糾」後將會重新上架,但恐怕會被廢掉部分武功。

除了新聞資訊App,同樣炙手可熱的流動支付平台亦遭到整頓。「掃碼支付」最近半年大行其道,所有商戶只需開設一個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戶口,便可得到一個專屬二維碼(QR Code),然後把它放大列印出來,顧客用手機掃一掃這個QR Code就可付款。其好處是連POS終端機也不需要,省下安裝成本及店面面積,而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了「搶客」,向商戶收取的服務費率遠低於銀行卡或信用卡。

不過人民銀行在上月28日宣布,對這種「靜態掃碼支付」實施每日500元(人民幣.下同)上限,換言之顧客最多只可買500塊錢的商品,高於此數便須用回銀行卡、信用卡,或是有更高保安要求的「動態掃碼支付」(須由商戶掃描顧客手機屏幕上的QR Code,再經指紋或密碼二次驗證,花時間很多)。

備付金須上繳一半

一日之後(上月29日),央行再次出招,把支付平台的備付金集中交存比率由20%大增到50%。簡單來說,顧客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進行網購之後,其付款金額會立刻從戶口中扣除,但商戶卻並非即時收到錢,而須等待送貨完成、客戶確認之後,才會獲得過數。

在此一通常需時幾日的過程中,這筆「備付金」其實被握在支付平台手上,當中80%可用大額存款形式放在銀行賺取利息,構成支付平台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其餘20%則須上繳予央行代為保管(集中交存),這部分不會產生利息。

截至去年11月底,人行代管的備付金規模達995億元,據此粗略估算,意味着支付平台自行管理的備付金接近4000億元,按3%年利率計算,每年坐收120億元利息,難怪有人說「每月掙一二十個億很難受」。不過在新例實施後,支付平台的上繳比率由20%大增到50%,硬生生被鎅走半塊蛋糕;按照同一口徑,可自行管理的備付金降至2500億元,每年少賺45億元利息,或許日後不會那麼難受了。

然而,科網澎湃洪流並非任何人或政府可以阻擋。何況平情而論,內地當局對於科網行業其實比起絕大多數地區的政府(例如港府)開明和寬容得多,所以才有淘寶、支付寶和微信的飛躍式發展,底線是別動搖意識形態主旋律。只不過近兩年科網演變實在太快,當局偶爾勒一勒韁,卻不會改變大方向,科網公司和一眾投資者適應這種監管新常態即可。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