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29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如何救東北三省

今時今日內地最繁盛富庶地區,大家首先會想到珠三角和長三角,卻未必知道在50多年前、中共建政初期,中國經濟火車頭其實是東北三省(吉林、遼寧、黑龍江),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憑造船、汽車、煉鋼、煤礦、石油等重工業力撐全國大局。然而時移世易,東北經濟自七十年代起喪失競爭力,相對於東南沿海以至不少內陸地區的熱火朝天,顯得凋敝頹唐,斯人獨憔悴。正因如此,中央政府委任「國師」林毅夫研究如何重振東北經濟,他給出的藥方是建議由輕工業(如紡織、電子、家電等)做起,等於重走珠三角30多年前老路,此一方案卻惹起巨大爭議。

上世紀風光 全國火車頭

首先略述歷史,東北三省當年成為經濟火車頭,有其特殊背景。早自二十年代起,外號「東北王」的北洋軍閥張作霖實質管治東北地區接近20年,期間積極鋪設鐵路、發展重工業、提倡科學教育,以及引進外國機器和技術,讓當時的東北工業水平已經領先全國。及後在抗日戰爭時期,身為工業強國的日本佔領東北地區10多年,甚至成立偽滿政府,並在張作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東北工業發展。最後在國共內戰期間,東北地區並未受到太多戰火波及,保留了相對完整的經濟根基。

因此在中共於1949年建政後,全國經濟百廢待興之時,東北地區就有條件發揮最大力量。尤其當時中國經濟重心是國內重建,最為需要天然資源和重工業的大力支持,可謂「開正東北嗰瓣」,令當地經濟有過接近30年風光日子,亦因立下「建國大功」而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可惜自從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重心由國內重建轉變為出口競爭,珠三角和長三角憑着地理(沿海)優勢、體制靈活以及接近香港和台灣,得以快速起飛。與此同時,內地市場開放鋼鐵和石油等海外資源進口,東北工業卻仍然依賴幾十年歷史的舊式機器,在國際尖端技術面前逐漸喪失競爭力。

林毅夫藥方 翻兜輕工業

最近20多年來,「東北經濟衰敗」在國內已成為共識,這個「長子」令中央政府非常掛心。在此背景下,當局委任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有「國師」之稱的經濟學家林毅夫,率領團隊在東北調研考察兩年,尋求重振當地經濟之道。上星期,林毅夫發表30多萬字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簡稱《吉林報告》),交出他的藥方。

簡單來說,作為國際知名「新結構經濟學家」,林毅夫今次也沿用「新結構」理念,建議吉林應該暫時放棄推進重工業,改為全力發展紡織、電子、家電等輕工業,待建立基礎後再重新加強重工業。他又認為,東北經濟的根本問題並非營商環境差,而是沒有依循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來發展,以致投資回報率低落;因此在重振東北經濟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強「有形之手」介入,確保產業結構的調整符合比較優勢。

表面看來,林毅夫的丹方頗為合情合理,事關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輕工業現正轉移到東南亞和非洲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但同時東北地區又有嚴重失業問題,那倒不如引導這些產業移往東北,既可避免「肥水外流」,又能為東北帶來職位和增長動力,一舉兩得。何況林毅夫名氣響噹噹,加上「國師」身份,他的建議理應獲得擁戴。可是恰好相反,《吉林報告》發表後,國內官場和學界幾乎一面倒不贊同,包括不少著名院校學者以至社科院官員也提出強烈質疑,評介林毅夫的方案只會「把東北往火坑裏推」。

反對者主要有兩大論點。首先,輕工業其實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在30多年前走過的老路,建基於廉價勞動力、體制靈活及外商投資這三大成功要素。然而今日的東北似乎不具備這些因素,例如儘管失業者不少,惟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國企下崗工人,難為輕工業提供充足勞動力,成本比起東南亞和非洲亦沒有優勢。

官僚習氣重 經濟窩裏爛

其次,反對者如同大多數有識之士,指東北經濟最大弊端是官僚習氣和地方主義嚴重,令到前赴當地投資的商人大多「中伏」收場,遂有「投資不過山海關」之說,導致當地經濟日益「塘水滾塘魚」及「窩裏爛」。

因此要重振東北,當務之急應該是解放思想,打破官僚和土豪架構,重新尊重市場規律,讓商人有信心投資。可是林毅夫不但漠視東北這些體制弊端,更反過來建議加強「有形之手」干預,遂惹來一片喝倒采之聲。

事實上,林毅夫近年聲名鵲起,除因為曾在世銀擔任高職,亦由於他的「新結構經濟學」非常重視和肯定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相當吻合現屆中央政府國策理念。例如筆者上周四在〈中國第一大幫〉一文提到,中央為曾屬「中國第一窮省」的貴州賦予「大數據強省」定位,推動該省後發先至進軍最尖端科技產業,此實屬「新結構」招數之一,而且搞得有聲有色。只不過中國有31個直轄省區,未必對於每一個省區的定位都準確和恰當,輕工業之於東北是否如同大數據之於貴州一般的靈丹妙藥,就值得商榷了。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