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6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半年之後又半年

內地經濟自2012年起顯著放緩以來,最常看到的一種預測是「半年後(GDP增速)見底」,例如在2012年上半年估計下半年會見底,下半年又估計來年上半年應見底,可惜半年又半年,至今仍在尋底。《人民日報》昨天刊文提出最新預測,估計經濟增速「很大可能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悲觀來看這當然並非好訊號,意味經濟尚未企穩,恐怕跌到2018年才真見底,對於「炒復甦」的投資者尤屬噩耗;但從另一角度看,這亦反映各方開始接受現實,不再盲目期望經濟快速反彈,反而可視為接近見底的訊號。

現時大家已有共識,內地自2012年起這一輪經濟放緩,除了受制於正常周期變化,以及經濟漸趨成熟後「換檔」降速之外,很大程度是在承受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的餘波。事關中央政府當年推出雷霆萬鈞的「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刺激內地經濟往後幾年一枝獨秀,2008年至2011年GDP增速分別達9.6%、9.1%、10.4%及9.3%,猶如全無受到百年一遇的環球金融海嘯波及。

然而有目共睹,內地經濟這4年的亢奮純屬虛火,依賴「4萬億」方案力推基建及鼓勵投資帶動,短期雖奏效,卻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及槓桿過高。這兩大暗病自2012年起浮面,顯著拖累經濟發展,當年GDP增速急劇放緩1.5個百分點,降至7.8%,此後幾年拾級而下,2013年至2015年增速分別為7.7%、7.4%及6.9%,今年上半年則為6.7%。正如官方口徑,內地經濟仍在消化過剩的產能及過高的槓桿,繼續為「4萬億」後的虛火找數,問題是幾時見底?

對於這個問題,即使中央高層內部看法也不一樣,例如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形容今年經濟「開局良好」,副總理張高麗更透露首季經濟「開門紅」,又說「今年攻堅克難,明年海闊天空」,似乎暗示經濟今年內可見底,明年便重新提速。然而兩個月後,《人民日報》刊登一篇口徑很不同的「權威人士」專訪,強調「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於色」,並僅用「開局平穩」形容今年經濟,又說「很難用『開門紅』等簡單概念加以描述」。

「三個條件」未成熟

及至昨天,《人民日報》刊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文章,對這問題再提出最新預測,指經濟的觸底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從需求側看,高投資要觸底;二是從供給側看,去產能要到位;三是從中長期看,新動能要形成。」該文形容,由於這三個條件逐步形成,內地經濟「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後一兩年成功觸底。」

對於抱持樂觀期望人士,該文的預測無疑並非好消息,皆因這意味內地經濟難言企穩,繼今年上半年增速降至6.7%後,還有進一步下行空間,最痛苦、 最危險的日子或許還在後頭。不過,該文的講法卻相當吻合上半年經濟數據變化情況,在所謂「三頭馬車」當中,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分別按年增長11%及9.7%,出口總額則下降2.1%。由此可見,出口外需尚未見底,內需消費則繼續為經濟帶來支撐,但最大的動力始終依賴投資。

最要命的是,在最重要的固定資產投資當中,仍存在嚴重的「國進民退」, 國有資本投資額增幅高達23.5%,相反民間投資額僅增長2.8%,兩者差距極大。套進劉世錦文章的觀點,這反映所謂「三個條件」其實尚未成熟,一是高投資未觸底(國企投資仍屬最主要動力),二是去產能未到位(因此民間投資意欲仍薄弱),三是新動能未夠大(除了投資增長之外缺乏亮點)。

對政府來說,刺激政策就像毒癮,口裏說要鼓勵民間投資、不可再依賴刺激,但面臨經濟失速下滑時,為穩住大局,始終要回到刺激的老路。內地GDP目前可維持接近7%的中高速增長,其實仍很依賴政府推動的基建投資,相比2008年「4萬億」只是程度之別,向好的方面看可稱作「漸進式斷癮療法」。然而,中央政府也心知肚明,眼下的基建投資支撐難以持久,遲早要減輕力度,屆時若有新的動能適時接力(「供給側改革取得實質進展」),經濟增速便可望平穩觸底,否則恐將free fall再跌一個台階,繼續向下尋底。

投資刺激難斷癮

根據經濟周期理論,不景氣周期一般維持5年至7年才走出谷底,若由2012年起計,慢則要到2019年,但快的就是明年。再者,經濟預測和股市預測其實差不多,當所有樂觀者相繼倒下,大多數人都對短期前景悲觀時,往往便意味曙光已經距離不遠。

高天佑 [email protected]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