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11日

周一人物

港英末代洋大班 細味回歸未言退

洋行大班彷彿早已走進歷史,份屬港英時期末代大班的和黃前董事總經理馬世民(Simon Murray)卻永不言退,年屆76歲仍不斷開闢新戰線,並且活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愛玩、俏皮、四處遊走,時而在中東談生意,時而在歐洲嘆世界,又會忽然現身中環他有份創辦的中國會(China Club)用餐,約他做訪問真不容易。不過,一旦話匣打開,他有講不完的政經軼事,許多更是鮮為人知,畢竟曾當僱傭兵打過仗,又叱吒商界數十年,慣於在戰場和商場征戰冒險。意想不到的是,最觸動這名老兵的仍是香港回歸前後的點滴,由他娓娓道來,正好給本土意識日益抬頭的香港溫故知新。 

馬世民第一個談到的政治人物是前特首曾蔭權(Donald)。「我極之熟悉Donald,很不明白他過去3年為何要受這樣的折騰(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25年前,當時曾蔭權擔任港英政府行政署長,兩人一起為港人爭取英國護照(居英權)。那時正值六四事件後,每月有6萬名港人搞移民,為挽留人才,馬世民代表商界到倫敦游說英國政府給予港人居英權。他見過當時的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但鐵娘子決絕地說:「對不起,我不可能給予7.5萬個香港家庭居留權。」馬世民惟有解釋:「香港人不會全部移民過來,他們只是要一個安全網,以便一旦1997年後發生什麼事,可以有『退路』。」

為中國閉嘴論向周南解畫

結果在1990年4月,英國同意給予約5萬名香港人居英權,連同他們的家屬,總共有約22.5萬人受惠,由曾蔭權在午夜召開記者會公布有關計劃,總算穩住了一些人的信心,為順利回歸奠下基礎。

馬世民還記得,英國下議院於1985年通過了《1985年香港法案》,讓港人可申請沒有居英權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當時他和DHL創辦人鍾普洋還開香檳慶祝。「但後來發生了點事情,《南華早報》商業版老總給我打了個電話問:『我已經知道了,你開心嗎?』我說,『好正,香港人今後不用走了。』他問:『但中國人不會喜歡香港人有英國護照這回事。』我答:『我希望北京在護照問題上閉嘴,這對中國人也好。』第二天,《南早》的頭版有一條超大的頭條標題寫着〈馬世民叫中國收聲〉(China told to shut up over abode)。」

當他由倫敦回到香港後,立即被召到位於跑馬地的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的前身),與時任社長周南單獨見面。馬世民向周南說:「這件事很荒謬,不如大家做點事解圍。在英文的語調上,閉嘴不算冒犯,我也常叫太太閉嘴,電視也常用。」後來馬世民接受15家內地傳媒訪問,為「閉嘴論」解畫,終於化解了這場誤會,還「因禍得福」,自此在內地很受歡迎。

一說到內地,這位自稱為「少數身份證有中文名字的老外」特別雀躍。他憶述2005年有一次與網通(後與聯通合併)領導見面,彼此交換卡片,對方看到他的中文名後,流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像說你這老外憑什麼有一個跟唐太宗相近的名字,當時他回答說:「我有一件事勝過李世民,他活到61歲,我已65歲了。」

人脈甚廣 讚習闖出新路

其實,馬世民與中國的淵源,比表面可見的更深。他隨手翻開一本很舊的筆記本,念了一段美國亞洲會(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的演說:「我們成立的宗旨是希望美國人了解中國,而中國人也明白美國,我們今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互相了解,這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美國現時對中國發生的事情比之前更感興趣。」原來,這段演說來自1910年5月3日清朝王子愛新覺羅載濤到訪美國時在該會致辭,至今超過一世紀,中美關係仍在磨合與摸索。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中蘇關係惡化,1969年發生珍寶島邊境軍事衝突,兩國劍拔弩張;同一時期美國與蘇聯冷戰,總統尼克遜在1972年競選連任,為提升民望而希望訪華,馬世民的老友基辛格(現為馬世民投資公司的董事)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秘密促成這次歷史性訪問。後來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基辛格亦成為中國的老朋友。

不過,馬世民認為中美關係仍未夠親密:「中美有很多不同之處,理應可有不少共融之處。」

多年來穿梭於國際政商界,接觸過很多國家領導人,馬世民自有一套觀人於微的心得。他認為,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跟歐洲大部分政要一樣,皆屬弱勢領袖;相比之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為中國闖出一條新路。「我覺得很多人都會欣賞習近平,因在連串反貪行動中,顯示他非常果敢,打擊大貪官,8800萬(中共)黨員全都聞風喪膽,人民看到他的行動,普羅百姓會對他讚賞,我相信西方世界對他很尊重。」

貪腐在中國根深柢固,夠膽直斥其非的商家卻不多。馬世民記起,1989年在一次公開演講提及內地貪污問題,翌日《南華早報》的頭條是〈馬世民說中國很腐敗〉,事後他被老闆問責:「為何你說中國腐敗?」當時他回答:「鄧小平也是這樣說的,他能說,我不能說嗎?」

獲李嘉誠看重 領導和黃9年

馬世民領導和黃9年,在1993年離職後跟老闆李嘉誠一直維持良好關係,每次回港他一定跟「超人」食餐飯。長和系去年重組後,馬世民留任長實地產(01113)獨立非執董。

愛論時政且偶有出位之言,難免惹爭議,但馬世民選擇堅持自我,處之泰然。最近一次是2011年,當時他擔任嘉能可(00805)主席,正籌備上市,在接受英國《周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不會刻意聘請一些已婚女性,因為覺得她們寧願湊仔多過晉身董事局,結果掀起軒然大波,遭平權人士譴責,被迫收回言論兼道歉。

現實是馬世民另有解說:「有一次我在莫斯科的一個晚宴上,每人要輪流講話,有一個朋友說,『聽講你反對女人加入董事局,是嗎?若在俄羅斯,你將是民族英雄。』此外,我亦收到3000個支持我的電郵。」

馬世民除了是英國人和香港人,原來也是新加坡人。採訪當天,他從銀包掏出一張新加坡永久居民證。平時愛四處遊走,時而在法國南部度假,又會去北非摩洛哥參加慈善行山比賽,也曾到南極探險(他仍是地球上年紀最大的南極探險家),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個面積比香港還小的國家的永久居民?

跟李光耀對賭立法局去路

原來也與香港回歸有關。1996年馬世民擔任德意志亞洲亞太區主席期間,遇到新加坡的文化部長,跟他談起香港人的移民潮,局長問他想不想成為新加坡人。他說想,而新加坡真懂得吸納人才,於是便在當地買了一個物業。

他回想1995年與星洲前領導人李光耀食過一餐飯,談到中國與香港,李光耀斷言內地會廢除香港立法局,但馬世民持不同看法:「我認為不會,不如我和你私下賭200坡元。」結果李光耀說得對,因為港英時代的立法局議員要落車,不能過渡到臨時立法會,於是他願賭服輸,寄給李光耀一張支票,對方一句「多謝」便把支票收下。

馬世民曾服役於驍勇善戰的法國外籍兵團,視人生如戰場,慣於衝鋒陷陣,到今天仍無放慢腳步,近日最大興趣在中東,因為他找到當地的投資拍檔,合作成立一個承諾式基金(Pledge Fund),在香港、倫敦和杜拜設立辦公室,為投資者尋找環球投資項目,入場費至少300萬美元,並每4年收取100萬美元服務費。投資者雖然承諾會投資一定金額,但若馬世民建議的項目不合他們的要求,有權不參與某些項目。

基金涉獵廣泛,例如美國的大型地產、中國的娛樂業務,以至生化科技等。這種模式最講究人脈和靈活性,正是馬世民的強項。他亦成立了創投基金湛思投資(GEMS),至今運作18年,回報亦算理想,但也有失敗例子,例如俄羅斯鐵礦業和中國森林。「等等,遲些有好消息說給你聽。」這名老兵確實永不言退。

採訪、撰文:郭家傑

攝影:黃潤根、資料圖片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