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9日

周一人物

車克燾:提升人均產量創雙贏
紡織龍頭毋懼勞工不再廉價

近年內地廠商經營困難,最常聽到的抱怨是勞工不足,尤其是廉價工人。但在全球管理5.6萬員工的車克燾,對此很不以為然,他是國際棉紡業龍頭溢達集團的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而該行業正是最渴求勞動力的行業之一。

「中國有10多億人,勞工人數近8億,怎麼可能缺乏勞工?難道沒有廉價勞工,你就做不下去嗎?如果這樣,國家如何富足,民生如何改善?所以,沒有勞工,錯!沒有廉價勞工就要搬走,也錯!」車克燾認為,關鍵在於如何提升人均產量,以抵消工資的上漲,這很講求企業的管理及創新能力,而不是純粹要求大量廉價工人。 

記者打趣問:「假以時日,恐怕要去非洲開工廠了!」車克燾說:「真的有客戶叫我們去非洲,覺得那裏有廉價勞工,但你完全不靠產業轉型、升級,而一味靠廉價勞工去競爭,這並不是好的模式。」他認為,勞工的人均產量更加關鍵,假如工資增加,人均產量也同樣增加,那麼人均工資就不會提升,「這個是基本的經濟定義,不是講勞動成本,而是人均工資。若附加值增加,人工提高是合理的。」

紡織和服裝業歷史悠久,論行業前景,車克燾依然看好內地市場。「紡織業屬於資本密集工業,勞工需求不大,但廠房、機器、空調的投資大,我們的織布車間,就幾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運作。」他指中國紡織業最大的優點是供應鏈健全,從纖維、棉花、紗都一應俱全,溢達在新疆擁有自設棉花田和紗廠。「至於製衣,就很依賴勞動力,從裁剪、燙衣服、包裝均需要工人。」

13年前已在越南設廠

溢達在全球有5.6萬員工,其中從事製衣佔4萬多人,在內地的生產線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為主。「長三角有奉化、常州、寧波、泰州;珠三角有佛山高明、桂林;其中奉化、泰州和桂林的項目3年前才建立,其他廠家搬走,我們卻加大投資。」溢達對內地的投資前景樂觀,但不代表忽略外地市場;事實上,該集團於1978年在香港成立後,最初是先到海外設廠,後來才進入內地。

「我們最早去中美洲島國牙買加、印度洋毛里求斯,斯里蘭卡及馬來西亞等地,這與當時的配額制度有關,因為這些國家有出口配額去歐洲和美國。」溢達在1988年北上,在廣東佛山市高明區設廠,1995年董事長楊敏德更於新疆投資1億美元,在1.2畝土地上種植棉花。「全球配額在2005年取消,但中國一直被打壓得厲害,要遲兩三年才能受惠。中國本身的紡織工業很健全,製衣也很有競爭力,所以在短短10年內,中國製造的成衣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從最初僅2%,激增至現時約30%。」

車克燾認為,配額制取消10年後的今天,中國紡織和製衣業的增長已穩定下來,即使面臨勞工成本上漲等因素,競爭力斷不會一下子消失。「畢竟中國的供應鏈在那裏(內地),只是加工服裝等部分要提升效率,否則你就只能走出去。」說起走出去,不少工廠遷往越南等地,但溢達早在13年前已經投資越南,「如今在當地有3家工廠,接近1萬員工,所以我們不是不跟別人走,而是走在別人之前。」

TPP為公司帶來優勢

至於最近談得沸沸揚揚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被視為美國拉攏其他亞洲國家圍堵中國的策略。2003年加盟溢達之前專研究經濟政策的車克燾對此有一套看法及準備,「從簽署到實行,可能還要2至3年。一旦實行後,TPP國家去美國有優勢,譬如我們做製衣的,採用TPP國家的紗和布,出口成衣去美國有優勢,因為關稅本身頗厲害;越南和馬來西亞都是TPP國家,而我們在兩國分別有兩家梭織襯衫工廠。」

溢達在內地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從棉花、紡紗、布,製衣到零售等,均採一體化管理,歐美市場和內地市場均能顧及。「10年前,我們內地生產的貨品幾乎全部出口外國,現在內銷已經超過10%,看似不多,但相當於我們10年前全球銷售量的一半。過去美國市場佔去集團七成銷量,現在跌至四成多,這證明中國內銷市場機會很大。以前人們總說中國有13億人,每人買一件就不得了,現在中國人收入高了很多,內需和內銷市場確是很大的機遇。」

車克燾從事過不同的工作,都與加拿大有關,包括該國政府財政委員會、總理辦公室,也效力過外交和國際貿易部;在私人企業則曾擔任加拿大貝爾電訊國際的亞洲區總裁、龐巴迪集團的中國區總裁。加入溢達轉眼12年,「我做過那麼多行業和差事,溢達是我做得最長的一份工,前幾年有人問我何時又轉做別的東西?我說這裏(溢達)很吸引,不會轉。」

名牌大學人才雲集

吸引之處為何?「公司真的以人為本,很重視人才和發展。我們雖然做紡織服裝,但很多同事都是美國哈佛、哥倫比亞及普林斯頓等大學(畢業),還有上海復旦、北京清華等,不一定是投資銀行才有這樣的人才陣營。而我們公司很有企業社會責任,例如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等,不少公司只是說說,我們卻真的去做。我做過不同企業,沒有一家像溢達那麼突出,這對我而言很吸引。」

企管界近年日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車克燾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責任有點像推卸不了的,但我們視之為一種使命和文化。好像之前參加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議,我們去講紡織服裝行業的在職調查,如何監控企業不要違反管治紀律、要善待員工等。我向與會者說:『我們作為製造業的代表,不是要客戶要求我們這樣做才會去做,而是有自己要去做的內涵。好像小孩子,你愈罰,他們愈偷偷去做,這沒有用的。我們不是為成功,而是要增加競爭力,贏得客戶對我們的信任。』」

採訪、撰文:吳雄    攝影:黃潤根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