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月27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光影歲月舞台後 歷史文物話今天

觀眾看表演藝術多集中在表演者身上,燈光投影、音樂聲效、舞台設計和道具等通常都被忽略,最近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便在藝術中心舉辦「舞台上的平行空間」展覽(展期至2月1日,包氏畫廊),希望更多人了解舞台背後的故事。

記得有次卡記往澳門觀看音樂演出,射燈的角度調校失當,強光直射觀眾眼睛,幾乎無法睜大看演出,坐在卡記附近的觀眾或手放在眼睛上方,或索性閉上眼睛,令觀賞指數大打折扣,由此可知燈光設計是何其重要。

燈光設計師除了要兼顧舞台效果,也要考慮到觀眾席的設計,仔細計算燈光與觀眾眼睛的角度,原來舞台上用的每盞燈,其大小、亮度、擺位等都要經過計算。

尤其在香港由於場地緊張,常只在演出前四天才能搭景,燈光設計師只有約半天時間作調整,然後便要讓出場地給演員排練。

展場擺放了不同年代的舞台燈,每一個都可以說上長長的故事。例如樣子像防毒面罩、俗稱「豬嘴」的古董成像燈(profile spot),流行於上世紀中期,當時從公眾演出場所到學校舞台也能看見其蹤影,它有插入金屬片的凹槽,可以投放剪影作舞台布景,在八十年代已停產。

水銀燈下

舞台上也曾經出現一種貝殼形的地燈燈罩(footlight shell),它正好可以罩住舞台地面上的燈膽,以免破壞畫面效果,如今燈光技術先進,可以從遠處投射燈光,這漂亮的燈罩也變成了歷史。

在電燈還沒有流行起來的年代,漆黑的舞台要靠什麼照明呢?展覽中的碳弧燈與石灰燈正好提供了答案。

碳弧燈利用高電流穿過兩塊碳產生弧光,流行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而石灰燈以氧氣混合氫氣作為燃料,燃燒生石灰來產生光,技術發明於十七世紀,我們常說的「水銀燈下」的英文正是「in the limelight」。

展覽中也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用的錄音和混音裝置,由於先進的電腦技術,這些外表還新淨的大型機器竟已成為展出的「歷史文物」。此外,還有在英國Glyndebourne歌劇院重建前的古老坐椅和出口燈,設計甚是雅致。

除了舊物,展覽也以多媒體展示2011至2014年間超過一千個本地表演藝術製作的舞台設計資料,也用全息投影(hologram)將劇場的演出設計立體地展示,更有場景設計的模型等,也有資深後台工作者的訪談錄像,讓人更了解這些年來幕後人員的努力。

展場更設有黑板粉筆和便條,讓人寫上對劇場的看法,觀眾可以自由表達意見,不知道短短展期以後,這些足迹會如何保存呢?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