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1月13日

陳家駒 樂韻悠揚

兼聽長江後浪聲

上月在大會堂連聽兩場四重奏,先是英國近年冒升的多利克弦樂(Doric String Quartet),之後是每年捧場的港台四重奏,兩者曲路雖不盡相同,但同奏貝多芬作品。港台的第二小提剛換了成員,當今後浪推前浪,兼聽齊明,看兩支新晉有何發現。

十六嵗的多利克,奏海頓《d小調四重奏》Op.76/2和貝多芬《降E大調第十二四重奏》Op.127,屬大路之選;反而,為樂迷呈獻富民族色彩的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L.Janáček),其終年之作《親密的書信》(Intimate Letters,1928),則是個驚喜。

纏綿糾結功不可沒

此曲實為多封親暱情書,寫照作曲家在花甲之年, 邂逅少婦而開展了遲暮之戀。首章〈行板〉的小提樂句簡短,中提「僅些微感動」地以極弱音,貼近琴碼(sul ponticello)拉出機械式反應,大提隨後接上,四音符音型突如其來,冷淡落漠;及後一段中提插句,則是一番激烈追逐、無休止的單方面亢奮。樂譜上節奏和強弱標註繁多,速度轉變頻密大幅,有加快的Con moto ( 圖1),至尾奏作結的莊嚴而緩慢Grave(圖2)。

第二樂章中提和第二小提開展簡單的音型,並貫穿整章,在規矩的大提節奏掩護下,第一小提偶爾在高把位來個刺耳突襲,此章要求「雄偉的表達」,多利克拉出纏綿糾結的韻味。

隨後兩章的樂句音型突出,如第三章開頭的五音符動機,隨後拍子和連音(tied notes)又變化多端,末章優美旋律交替於小提高音區的張力,突出了中提和第一小提的魅力,兩位樂手都功不可沒。楊納傑克能出此曲,既有舒廣亦富衝動時刻,充滿波希米亞民族情懷,比其《第一弦樂四重奏》(1923)更上乘。返家回味此曲,選了「正宗」捷克的Škampa四重奏版本,依然聽出耳油。

開場的海頓,首樂章四音符的五度音程動機,第一小提奏得斯文謹慎,聲部對話緊湊,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復現佻皮的卡農,小提和中大提分兩組進行,多利克奏來延綿不絕。為了答謝觀眾(當晚幾乎每樂章後都有大範圍鼓掌),再以海頓的四重奏Op.76/4《日出》第四樂章作為加奏。

貝多芬漸聾後的首部晚期作品,第一樂章頭六小節,多利克的齊奏華麗,和聲美極了,大提對位清晰利落。這首重奏曲織體緊密,樂手已漸見透支,如第三章諧謔曲裏的大提和第一小提,及至平靜回歸的〈終曲〉,剩下中提和第二小提,仍充分支配着律動,穿插全章的五音符舞感動機,訕笑第一小提着力的高音操作。多利克表現突出,在港獻藝兩場後,翌日飛往台北,今回缺席便「走寶」了。

清晰利落織體緊密

貝氏作品也是更年輕的港台四重奏的壓軸曲目, 中期作品《第九弦樂四重奏》「拉索莫夫斯基」Op.59/3為當晚高潮。除了〈序奏〉第一小提和大提的音色欠佳、中提對答得悠閒外,首章附點節拍速奏掌握不錯;第二小提在〈行板〉間歇的插句穩扎穩打,造句優美,沒有第一小提般燥火。末章〈很快的快板〉賦格式的無窮動(moto perpetuo)樂段,縱使各人皆醒,蔡芷穎的堅實音感,仍然搶鏡,此樂章亦盡放光芒。

布拉姆斯《第二弦樂四重奏》Op.51/2和史特勞斯《弦樂六重奏》Op.85,無論在音色、強弱和聲部平衡等仍須處理;但是,那曲世界首演作品,用夾咪靠近琴碼收音的擴播演奏,十來分鐘耳朵只聞刺耳超高(噪)音,倒不如用合成器製造,何需弦樂呢?重奏團最後翻奏貝氏的第二樂章,仍未能中和耳根的損耗!看來今回過分進取,適逢史特勞斯一百五十周年冥壽,簡單奏多一首《A大調弦樂四重奏》Op.2來紀念更好。細小劇院內,台下錄影機屯紮,台上走臂蠕動,恍如一號錄影廠,遮望眼得擾人耳目,兼聽不易,如此大陣仗,對比音樂本身,是否「玩大咗」呢?

撰文︰陳家駒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