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9月2日

顧小培 康和健

選無可選

最近在手機上收到一則短訊,是有人「吃飽飯沒事做」,挑一些相對的俗語諺語放在一起調侃一番。例如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另說「君子不念舊惡」;兩者顯然不符,甚至有相反的意思。那麼,應如何適從?其他羅列出來的有:「善有善報/人善被人欺」;「得饒人處且饒人/放虎歸山,後患無窮」;「人定勝天/天意難違」;「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丈夫寧死不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百無一用是書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每一組相對的諺語各自表述,各有各的道理,可以在不同的處境中引用,看似難以取捨。

事實上,這些矛盾語句帶來的,不是混淆,而是方便。這正正是「矛」與「盾」本身的情況。天下間有「矛」這東西,也有「盾」這東西;兩者可以共存。至於怎樣使用,那要因人而定:想要戳人的,可以用矛,想要擋住的,可以用盾;悉隨尊便。俗語傳下來這些「聰明說話」,是給人按其意願作「自圓其說」用的。

統而言之,是人選擇「用語」,而不是死板的說話管束住人;反過來做者乃是笨蛋。如果一個人引用一句說話去堅持採取一個立場,那是因為他早已替自己定下了那立場,而以一句前人的說法做註腳,為自己的立足點和行為,提供藉口和背書而已。舉一個例,兩情相悅,結婚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若反目相向,則成「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今時不同往日,故此鳥不如彼鳥也。是說話主宰意願嗎?當然不是。關鍵不在俗語本身,而在選擇。

人在一生中,難免不停地作出選擇:為自己選,為他人選;也就是不停地要作出「選」的決定。有些時,能揀選的框框早已有限,更有些時,選擇非個人所能控制。例子有如在現今醫療制度下的西醫。醫生給病人吃藥,看似海闊天空,由他自由作主,其實不是。先是藥檢,全世界的政府都有「新藥上市必須先取得批文」的規定;而衞生當局發出批文之前,也堅持要有經過「在人身上」的成功測試(所謂「臨床試驗」),才准予放行。須知一個新藥一旦上市,可牽涉到千萬人的健康福祉,雖然研發以至臨床試驗冗長繁瑣,但不能不做。待去到醫生的層面,他面前放着的,只是有數的幾個藥,如果不是有藥廠把藥造出來,如果不是政府已給予批文准其出售,醫生無能為力。他不可亦不會離經叛道,自己去創一個藥出來給病人吃。不但如此,連一些在動物身上證實有效、但未經「臨床試驗」的藥,醫生也沒有權選擇採用。面對一些絕症例如伊波拉,情況正是如此。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