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8月19日

曲飛 戲上心頭

尋找奧菲莉亞宿命源頭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是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場中,男主角Hamlet形容母親改嫁給叔父時的看法。時至今日,相信這種說法已經過時,女人不再是所謂弱者,反而在很多範疇的表現比男人更優。劇團「顛覆盒子」藝術總監李慧心兩年前獲獎學金,遠赴倫敦East 15 Acting School 修讀劇場導演碩士課程,今年暑假在藝穗會小劇場發表她的畢業作品《奧菲莉亞》,嘗試以紙偶及形體元素,從女性角度重新體驗莎士比亞筆下Ophelia的生存狀態,以及她的宿命和當代女性的關係。

編導開宗明義表示,這是一齣女性主義作品,創作基礎源自七十年代法國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哲學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1949)內的觀點,此書雖然曾經被梵蒂岡列為禁書,卻公認為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書本內容廣博精深,從文學、歷史、神話、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討論女性,書中一改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反而援引大量實例,縱論歷史演變中女性處境、地位、權力的實際情況,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經典。編導對於波娃談到「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尤其同意,並且由這點出發,重新解讀Ophelia的宿命。

討好男人不二法門

由於莎翁沒有仔細描寫Ophelia的心路歷程,只是很簡單講述她和Hamlet的愛情悲劇,所以對於創作人來說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現在李慧心認為Ophelia所面對的困局和Hamlet是一樣的,大家也是要承擔父親被人殺害的傷痛,男方的悲劇宿命是源自身不由己的復仇計劃;女方的悲劇宿命是來自愛上一個不應該愛的王子,同時,他也是自己的殺父兇手。有趣的是,當兩者二元對立起來,Ophelia要愛上殺父兇手比起Hamlet的復仇計劃顯得更為複雜,因為她付出了貞操和真愛。此外,編導努力打造Ophelia「後天塑造」的誘因,是令她走上死路的伏筆。莎翁原著只有Ophelia和Hamlet母親是女角,其餘全是男角,編導注入了Ophelia母親,她的功能是向Ophelia講解「金魚的故事」,令女兒從小就明白,女人要取悅男人只有憑着美貌,同時也要學習「飛」的技巧,關鍵是不要給內心有過多的重量,比喻女人如果萬事過分上心,就會不能隨心所欲掌握和愛人的關係,也是討好男人的不二法門。對於這樣改編,無疑是填補了莎翁筆下Ophelia為什麼如此柔弱的看法。

偶師演員相互配合

有了註腳,就是要將劇本透過演員具象化呈現出來,導演很聰明選擇用不同大小的紙偶去表達不同年紀的Ophelia、她的母親和Hamlet母親的形態,而男角色就以演員飾演,這樣除了可以將作品的藝術性提高外,也可以令觀眾以較為抽離的角度去思考兩性之間的關係。當觀眾踏入小劇場後,就看到三位女偶師專注控制着Ophelia情竇初開的紙偶,身邊擺放着一缸立方體的金魚,加上布景設計戴源豐心思,以一組扭曲傾斜的大門和梯級組成,戲未開演,只要熟知原著的觀眾,也會被這種舞台符碼打動。偶師和演員的臨場表現方面,當中以葉雅儀、賴閃芳和鄭佩嘉的組合最為成熟,她們在處理紙偶的技巧和專注度,給我聯想起百老匯音樂劇《戰馬》中,三位一體的偶師如何令馬匹Joey栩栩如生。

至於男演員,不知是否編導和他們欠缺深入溝通,導致現在他們只是表達角色基本的單向情感,而呼應不到劇中Ophelia的處境,若是他們能夠表達出波娃在《第二性》開卷首語,引用法國啟蒙思想家浦蘭.德.拉巴爾(Poullain de La Barre)所指「所有男人筆下所創造的女性形象都值得商榷,因為他們既是法官也是當事人」的層次,作品將會更具備廣度與深度。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