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21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憂柴憂米資助少
場地配套更勝錢

《2月14》是第21屆香港舞台劇的最佳編劇鄭國偉九年前的作品,寫的是每個人心底中渴望的「情」,曾由香港話劇團於2005年首演及後兩度重演,由鍾志榮作曲及填詞。

故事說三顆渴愛的心,有着不同的經歷、際遇,但同樣努力追尋愛情。最近,藝技寨劇團決定重演《2月14》(8月7至10日,沙田大會堂),除了將劇中的「情」延續外,再加入新的舞蹈,配上現場音樂演繹,希望將觀眾帶入三位女主角的愛情世界,與劇中人一同感受愛情的苦與樂。

難以發酵

在香港,話劇演出不容易,這門藝術在香港的支持者始終有限,除個別劇團或劇目能賺錢外,大多數劇團都要政府資助才能維持。

所以,卡記經常聽到許多藝術家責怪政府不支持藝術事業,令香港成為文化沙漠。

只是,支持藝術發展,多少錢才算足夠?如果每個藝術團體申請撥款都能獲大額資助,卡記一定第一時間抗議政府亂用公帑,並馬上登記成立一個表演默劇的一人劇團來申請撥款。

藝術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幾多錢也不會「足夠」。有團體投訴演出只獲數萬元資助,不夠演出者的車馬費;那麼,100萬又夠不夠?就像林奕華,他的劇團今年獲得藝發局資助100多萬,但又足夠嗎?

「我們拿到的恆常資助已經算多,但不足以跟外面專業團體的酬金或者資源看齊,每年跟康文署只能合作一台戲,再重演就要等三四年後,令這個劇的生命根本來不及發酵便結束。」

今年林奕華所獲的資助早在上半年的演出已完用,因此,他寧願自己借錢重演劇目《恨嫁家族》,證明觀衆不應該是如此的少數。

所以,他這次自資重演便是想在現有模式下尋找另一種出路,嘗試用自己力量把劇目的生命延續,證明自己作為拿到100萬的團體,與拿到1000萬資助的大團是沒有分別。

做好自己

說到資助,內地對藝術的資助又夠不夠?錢,對藝術工作者而言,其實不是排在第一位。場地的提供與安排、資源的善用與分配、各項設備及人事的配合,還有對該項藝術及藝術工作者的支持、推廣和尊重,在在都比錢重要。

看戲曲界的裴艷玲,看舞蹈界的楊麗萍,她們在各地頂級劇院的演出,與在簡陋鄉村劇場的演出,都是一樣盡力。可能他們並無太多牽掛,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做好自己的藝術上。

反觀香港,場地要自己找,設備要自己租,宣傳要自己來,愈想做好事情就愈要憂柴憂米,自然一天到晚想跟政府要錢了。錢來到後,還要自己花氣力安排各樣事情,隨時影響創作情緒。

但如果有足夠的配套,就讓觀眾的反應直接告訴這位藝術家,他是屬於應該另找其他全職工作,然後留在家裏自我對鏡表演;還是屬於繼續以藝術面對群眾的真正藝術工作者好了。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