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3月31日

潘天惠 校長訪談

新民書院校長 小天地教世界觀

去年,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僅十五方米,只有新加坡一半,今時今日能夠有瓦遮頭,已經謝天謝地,但狹小的蝸居沒有局限香港人的創意和視野,校舍亦然。俗語有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油尖旺區最迷你的天主教新民書院,情形好比港人面對的居住環境,但用心育人的校園,豈會在乎面積大小?

地球上的麻雀近百種,每種啼聲都不同,百鳥囀,千爭鳴,天空小鳥任意飛,學生的未來是沒有邊界的。「我校籃球隊曾成為八連冠。」新民書院校長林志江囁嚅一下。「即使我們只有三分一個籃球場。」如何體現學校的人文關懷精神,一切得由小天地說起……

坐落油麻地石壁道的新民書院,背靠京士柏山,前後上落必經一條小斜坡,眾坊街的樓梯更是電視電影的熱門景點。學校直屬天主教教區,去年慶祝五十周年校慶,本為全男班,1990年首次在預科招收女生,林志江校長上任時,適逢首批娘子軍殺入中一班,「隨着新高中誕生,再也沒有預科,我校要適應大環境,經過諮詢後,七成老師和家長支持轉為男女校,首屆收到三成女生,外界樂意接受學校的轉變。」

重返母校,記者感到最大的疑惑是,當年的「小麻雀」能否來得及適應性別轉變帶來的「震撼」?林校長淡定地說:「由於我們一早有盤算,所以困難比想像中小,預科的女生於2013年畢業,同一年便有女生入讀中一,硬件上,我們最迫切是增加女洗手間的數量。」記得以前的體育課,記者和同學(當時仍是全男班)都在課室「變身」,換上整套運動服,起初還不太習慣,中一時見個別同學跑入洗手間更衣,今天又是何模何樣呢?

「哈哈,果然是每位男生最想知道的問題。」林校長邊笑邊答。「機緣巧合之下,我找到一個『機關』,把原本放置體育器材的房間改為女更衣室,專門為新來的女同學而設,其實我們允許全體學生在體育課當日,穿運動服上學,但大部分女孩似乎不太喜歡。」女為悅己者容,尤其是Z世代未成年已注重打扮,小學生會偷偷用媽媽的化妝品,學校自然要緊貼時代。「校方首先在每班加插女教師,有女同學的班別,亦會安排女體育老師,務求令家長百分百放心。」

袖珍籃球場神話

新民書院的校訓「明德至善」,出自《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林校長談到學校的核心價值時詳細解釋:「第一,追尋真理,不一定從宗教角度出發,包括科學上的真理;第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第三,行事公義,為大眾着想;第四,愛人愛主,愛身邊的人;第五,重視家庭價值。」校長以最愛的書籍《第八種習慣》(The 8th Habit)為例,此作可說是《七種習慣》系列的續篇,「我們希望把良好的價值觀感染身邊人。」

本港大學入學率低於兩成,十個只有兩個同學直升大學,當新高中來臨後,校方如何部署?「我們在初中起啟動語文支援,同時因應中三男生的成熟程度不足,強化生命教育,盡量讓他們提早了解自己的路向,未必每個人能升讀大學,我們需要讓學生知道將來有多少條路可以走。」身為兩子之父,林校長深明為人家長的難處,「現時父母和老師的期望愈來愈大,我有時也會想起小時候,自己也不是這樣成長,為何一年班讀四年班的課程?為何起跑線愈來愈高?」

油尖旺區不算收生難的重災區,但面對三間直資學校,包括拔萃女書院、李國寶中學和九龍三育中學,林校長面有難色道:「這區處於災區邊緣,直資學校收生自主、資源分配具彈性,看來加深了社會不公現象,他們在收生方面佔據上風。」

談回學校的硬件,校舍活像當今潮興的迷你影院,精巧雅致,佔地面積僅1400方米,約為一般校舍的三分之一,校長對此的看法是:「理想校園當然愈大愈好,誰不想住所大一點,最好像皇宮般富麗堂皇。」沒有正規操場的校舍過往也誕生了不少體育猛將,最近期是首位本港奧運體操代表石偉雄。

然而,新民書院憑三分一個籃球場製造了學界神話,男籃校隊曾經叱咤一時,橫掃全港,林校長也為當年輝煌成就大感自豪:「我們是全港最細的學校之一,但無阻學生放眼世界,我校只有一個籃球架,但校隊曾經締造甲組八連冠霸業,製造了像潘志豪等球星。」記得那些年在校投籃的日子,人人貼着牆壁投三分球,而當年名震四海的校隊更因場地理由,被迫周遊全港街場決戰高手,因而練得一副好身手。

有得必有失,雖然今日的男籃不及從前,惟學校的整體成績有所回升,英文朗誦比賽能爭三甲,亦在全港apps比賽贏過冠軍,還有遠赴緬甸和紐西蘭等的遊學團,「以前的學生打籃球到通宵達旦,翌日回校時睡眼惺忪,難免影響上課的專注度,甚至整個課堂氣氛。當然,學校希望發展同學不同方面的潛能,最理想的校園就像一個家,學生、老師、校長在這兒感受到愛,所以環境應該是和諧的。」

動工增設安樂窩

家人之間沒有隔夜仇,床頭打架床尾和,誰想家嘈屋閉?林校長認為家校為一極其重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孩子有升學、健康問題,當同學仔感受到愛,自不然會快快樂樂地讀書。」去年五十周年校慶,很多校友回校共聚,當中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他還高歌助興。

林校長也藉這個特別的日子,增加了聖家像。「全校每星期會向聖家像祈禱,文憑試時我們會為所有奮鬥中的中六生祈禱,這是體現『全家人』的力量。」校舍雖小,林校長入主之後,新增了三大「核心」,分別是蘋果電腦中心、學生支援中心,以及把學校正門的房間改為新英語角。

口號式的支援是不切實際的,林校長在校園周圍「鑽木取火」,增溫補暖,譬如專門為女同學開設一些學會,更有烹飪工作小組,林校長解釋不是煮飯仔般簡單。「我們的小組是家校合作的例子,由家教會的家長與老師聯手,一邊煮菜一邊談心,無所不談,旁敲側擊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聽起來,活像《May姐有請》的藝人訪談節目,怕且她們前一陣子的話題離不開「雞汁」。或者,香港人已習慣在夾縫中爆發,否則迷你倉不會crossover醫暗瘡。所以,校舍小不會扼殺創意,學懂不要用雞汁炒雞汁,凡事用心,總會煮到美味的菜式。

改造還包括增設學生支援中心和祈禱室,一個小小的「安樂窩」自成一角,用意顯然是增加與學生的接觸機會;結果立竿見影,同學們現在會自動自覺聚集在那個「安樂窩」,主動找社工盡訴心中情,「牆身重新上色,讓人感覺柔和一點,兩名社工坐在隔壁,起初亦不太願意,但後來發現利多於弊,尤其是家長不用『長途跋涉』攀爬五層樓梯。」林校長擁有一顆細膩的心,由此可見。

回想兒時經歷,由角色扮演遊戲開始,林志江校長認為春風化雨之心早已萌芽,「我自己在屋村長大,玩伴們不時會把其中一個住所變成課室,我們輪流扮演老師或學生,例如我做老師的時候會對他們說『不准說話、罰企三分鐘』之類,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原來,石壁道正是林校長的起跑線。

「當年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新民書院鄰居)的暑假班,我應徵成為兼職教師,不久晉升為暑假班校長,學生大排長龍,但我去之前,那兒暑假的學生不多,靜得樹葉聲也聽到,」林校長承認從中意識到個人的教育天賦,「說到尾,教書是我一直想做的職業,也是為了教生物而讀生物科。」讀生物,不一定做醫生,「我一直掙扎讀醫抑或教書?有師兄回校分享,醫生每天要經歷生離死別,我不想這樣過一世。」

「入行二十年,起初想過辭職讀醫,特別是媽媽當年身體抱恙時,內心戚戚然……後來想通了,就算我成為醫生,也未必有幫助,那感覺稱不上是後悔。」林校長強調沒有哪份職業的滿足感,比得上教書育人。「個人的存在感比什麼都重要,況且外面的評價亦不差,教育界不管什麼崗位,肯定不會發達。」

跟學生訂立班規

校長就是老師的班主任。「一個班主任如果每個月都為同學慶祝生日,長大之後,他們都會銘記在心,班主任決定班風,校長決定校風,用心聆聽每個人的訴求。」林校長於2012年9月加入新民書院前,在余振強紀念中學任教,並擔任三年副校長,憶起前東家的往事,彷彿是《生命因你動聽》的現實版。「我本來一直教高中,有一年,校長忽然對我說,不如試試與初中生相處。」那一班中二的同學,全班四十三人,多達三十八人錄得五科或以上不及格,還有個別同學全部不及格,乍聽,讀者可能以為他們是無心向學的壞分子,甚至聯想到古惑仔電影的橋段,事實卻非如此。「第一天,我走入課室就問『幾多人想拿到比去年更佳的成績表,請舉手』,當時,全班所有人舉手,情景出乎意料之外,我知他們是聰明的,過火了而已。」

老師與學生不是單向關係,林校長乘勢「立法」,新班規獲得全班一致通過,即日生效。「我記得其中一條班規是第一次欠功課,同學要罰留堂三小時,第二次就連續留堂三日。」當天,果然有些同學以身試「法」。「就算當日的習作完成,依然要折騰三小時才能離開,何其痛苦!」一傳十,十傳百,當日的受害者飽受磨難之後,把留堂之痛四處宣揚,結果其他學生為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即時變得守規矩。

「像神迹一樣,罰過那一次,一整年都沒人再欠功課。」林校長是民主老師,所有班規都會交由全班投票通過才執行。由於當時學生中午必須留校用膳,林校長看中此點,一攻即破。「我向校方申請,同學但凡在某一科的測驗成績,比上一次進步,就會帶他們離校午膳一次,記住,不是我請他們用膳,那餐飯是由他們自行付賬,但有學生反而想請我吃一頓。」結果到學期尾那班中二學生全部脫離五科肥佬的泥沼。

時至今日,林校長對那一年的點滴依然記得一清二楚。「其中一位同學起初也是五科不及格,後來漸入佳境,之後回校探我時,原來已修讀醫科,這是老師的收成和禮物,滿足感是做醫生嘗不到的。」大夫給病人開藥,兩三天見病情好轉,但老師的付出卻要等上三四年以至十幾年。

「老師所花的心機,不是即時見到回報,那時同學可能是未想通,所以我們的責任是扶他一把,始終有一天他們回想起來時會記得我們的付出。」《生命因你動聽》的主角,夢想創作出一首偉大之作,但因生活而圓不了夢,直至從教學的崗位上退下來,才發現這輩子最偉大之作,就是扶持學生走上人生正途。所以,不管學生是細小的麻雀抑或巨碩的神鵰,衝上雲霄之前,校方首要教他學懂拍翼,因為世界真的很大。

撰文︰潘天惠

攝影︰郭錫榮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