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10月21日

心雨 熒幕焦點

天下家長一樣怪?
香港怪獸家長請對號入座

或許香港家長早已習慣了「怪獸家長」這字眼,甚至不介意成為當中的一分子。不過,不一定要逼孩子每星期上十種不同課程的才是怪獸家長;那些溺愛孩子到無可救藥的程度卻不自覺有問題的父母,亦是怪獸的一種;有着強迫症教學法亦然,反正怪獸種類繁多,又豈能三言兩語概括得了?

身為家長的,別以為自己不是怪獸家長,說不定你只是被自己蒙蔽了而不自知。像《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內的福山雅治一樣,他從來不覺得自己的管教方式有問題,直至一件戲劇性的事件發生,才令他有機會認清自己的問題。說到底,他是幸運的,至少他有機會反思,知道有問題的原來是自己。各位家長,想知自己是不是怪獸?入座後應會找到答案。

香港一直很少有關親情的電影,印象較深刻的是張艾嘉主演的《地久天長》和郭富城主演的《父子》,親情片很容易變成煽情悲劇,或許華人還是不太擅長拍親情電影,又或許親情電影一早被人定型為煽情類別,像內地大導演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那種冠冕堂皇「母愛很偉大」的親情感覺的確能令觀眾流下不少熱淚,但邊流淚的同時,觀眾也不禁想:「真的需要如此慘嗎?」那母親真的需要向女兒下跪嗎?也太戲劇化了吧?

日本的親情電影,要數賺人熱淚的,《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已經算很厲害。但最出色的反而是像《東京鐵塔》或《東京物語》那種淡淡地滲出濃厚人情味的日本親情電影。近年是枝裕和可算是日本最擅於刻劃感情的導演,他曾在《援膠女郎》內,以一個吹氣公仔的眼睛去看世界,表達出世界的涼薄之餘亦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從一個本來沒有觸感的冷血公仔去細看人情冷暖。用這個頗為有趣的角度去描寫社會人情疏離現象,或許並未可算是透澈完美地包裝到整部電影,最後吹氣公仔發現其製造者(吹氣公仔製造商)的一幕不夠震撼、帶出的訊息或許未足以引起世人反思,但其意念及整體淡淡然的氣氛實在出色,能夠把吹氣公仔拍得如此純淨無瑕不是易事。

小朋友純真的願望

是枝裕和拍攝孩童電影一向極有水準,從十年前的《誰知赤子心》替當年十四歲的柳樂優彌摘下康城影帝寶座已可見一斑。而去年的《奇蹟》亦是由一群小朋友擔綱演出,導演擅長捕捉小孩子那種無邪的神情、很懂得跟他們溝通並且能將那個純淨的世界清楚表現出來。

《奇蹟》內那對小兄弟,因為希望能夠一家四口再次團聚、希望能夠跟對方一起生活,於是一直祈求鹿兒島能夠火山爆發,這樣就可以搬回老家居住。這種邪惡的念頭,在小朋友的世界看來是多麼單純,他們只因為希望能夠一家團聚才許下此願望,在他們的世界絕無一絲邪念。這種熱切希望與家人重聚的心態惹人憐愛,觀眾亦絕對不會怪責他們有此念頭,而且他們以為能夠實現願望的方法亦相當有趣,就是要在日本九州新幹線通車的那天,在看見從博多南下的「燕子號」和鹿兒島北上的「櫻花號」第一次交錯的瞬間許下願望,奇蹟就會出現。

整部電影刻劃了這些小孩子追尋他們的願望過程,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醒我們小孩子自有屬於他們的一套想法,他們的世界很簡單,是大人無法想像的。但亦是這一點童真讓小孩快樂無憂地成長,大人們應該做的是保持他們的童真,而非過早逼他們成長,變成小大人。

凡事也應該講求平衡,不是說小孩一天到晚玩樂是好事,不是說小孩子應當不講禮儀,但要求他們五歲成為完人,令他們在皇室宮庭high tea時懂得所有禮儀是過分、是無理。

兩個不同類的爸爸

可是現在的家長卻有很多無理與過分的期望,尤其在香港這個怪獸都市,自然而生的就是一群怪獸家長,因為小朋友很多同學、朋友都懂這個懂那個,於是自己的小朋友也必定要懂。就在他們的舌頭還未發育健全、母語廣東話還未發音正確之時,三歲學英文、四歲學法文、五歲學西班牙文,還有隨之而來的柔道、鋼琴、小提琴、繪畫、跳舞、游水、單車等等,無非要令自己的孩子練成十八般武藝。

其實,天才兒童是無需刻意培育的,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就讓他簡單快樂地成長吧。智商不是不斷參加興趣班就能夠提升的,但透過小孩不斷接觸更多新鮮的事物,並給予他喘息與思考的空間,他便能夠發揮小宇宙,因此家長不應把自己的一套想法強加諸小孩身上。每個小孩都是個體,他們需要獨立思考,而不是填鴨式灌輸。

這些道理,是枝裕和在上一部片《奇蹟》當中沒有表達出來,那套片他只着眼突出小孩子的童真。而這次《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則完全把以上想對怪獸家長說的話,以一個精采的故事娓娓道出。

型男福山雅治首次飾演爸爸,他是一位怪獸家長卻不自知(或許這是怪獸家長的通病),但這隻怪獸遇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接獲醫院通知,原來他六歲的兒子出生時在醫院與另一個家庭的孩子調轉了。這件事令他看到自己悉心栽培的「兒子」與親生兒子的分別,當他看到由Lily Franky養育的親生兒子頑皮、好動又不懂禮儀,他便充滿埋怨。他一直認為對方的家庭低層次和低文化水平,他認為孩子不應該在那樣的一個家庭成長,這樣孩子就不能成為完美體面的人。

戲中福山密謀把自己栽培六年的兒子及親生兒子一同要回來,兩個一起養。在戲中他有很多內心掙扎,例如當他發現在自己身邊六年的兒子,原來不是擁有自己DNA的兒子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怪不得!」這句說話聽得他的妻子心碎,「怪不得」三個字隱含了多重意思,就是「原來不是我的兒子,怪不得我總覺得他不夠聰明,遺傳不了我的基因」。但人是感情動物,縱使忽然發現孩子不是親生的,但多年來一直視如己出對他寵愛有加,這種感情灌溉是收不回來的。

問題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每分每秒也講求紀律的生活是否他們想要的?還是只想要一位能夠陪伴他們快樂成長的家長?小孩子的心意最直接,他們想要的自然會說出來。而且他們的感情也是雙向的,對於肯付出時間給他們、與他們好好相處的家長,他們定必會更願意親近,親子關係更好。

較得孩子心的父親

怪獸家長的定義不單單是逼小孩子在心智還未成熟時,將一系列超乎他們所能接收的訊息倒進他們的腦內,怪獸家長更代表一種強逼性態度。當他們硬要把自己的一套灌輸在小孩身上,他們就是怪獸家長。只要是困住小孩子的思想自由、不給予小孩足夠空間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的,都是怪獸家長。

戲中的福山,由於自己與父親的關係有問題,得不到應有的父愛,因此當他有了孩子後,他跟孩子的關係也偏向疏離。很多人都愛把自己與上一代的恩怨延續到下一代的關係上,這當然是大錯特錯的,上一代令自己成長時覺得難受,沒理由還要自己的骨肉承受多一次這種缺憾。

褔山在戲中是一名專業人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放在家人身上,而他視之為理所當然。他逼自己孩子每分每秒也要表現得體有禮,規矩多得令孩子感到費解,但他認為是必需的。到他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在一個低層次低水平家庭成長,他自然希望重新調校孩子,讓他成為一個循規蹈矩、懂得禮儀的小紳士。但他慢慢發現,他這一套惹來親生子反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逆來順受的。

諷刺的是,當他兩個孩子都想養兼且看不起另一家庭那個不修邊幅的爸爸時,他發現兩個孩子都喜歡纏着那位低層次爸爸,反而不願靠近自己。那位爸爸知識水平或許低,卻很願意花時間心思在小孩身上。電影的推進能夠讓觀眾慢慢地看到事情的變化,看到福山的覺醒,看到怪獸家長的下場。

電影明確傳遞一個訊息,孩子需要的不是嚴厲的學習,而是快樂的學習過程;不是溺愛或嚴苛的家長,而是能夠與他們玩樂的家長。對於小孩子來說,快樂才是王道。那些看似最無聊的事,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快樂的泉源。若能夠令他們快樂地學習,而不是過量的灌輸,他們是能夠自發地好好學習的,可惜很多香港家長都忽略了這些學習及教導真諦。這部電影對香港家長來說,是一份很好的教材,家長們應藉此機會重新審視自己。

撰文︰心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