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6月14日

許承恩 老師陣地

通識科爭議,如何解難?

近日,與通識科有關的爭議此起彼落:爭撥資源、憂心被政治灌輸……觀乎5月30日立法會議員言論,部分議員明示或暗喻通識科的問題,如「學生蠢到要學通識」(葉劉淑儀)、「兩個仔要讀通識,自己都係受害人家長」(梁美芬)、「新花臣教到人家啲學生上街」(鍾樹根),足見此科仍備受社會關注。

通識科強調多角度思考、尊重多元觀點、建構成熟立場。現時,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爭議,通識科老師及支持本科理念的教育界人士,除堅守原則、據理力爭外,亦須同時秉持這種包容異見、尊重多元的宗旨、態度與胸襟,以求通識科發展得更好。

提及資源爭撥,最簡單直接的單一方法,當然就是要求政府再度發放一次性高中通識課程津貼。不過,這並非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非長遠解決通識資源困局的方法。就此,既然通識老師的訴求為長遠充足支援,的確須要在短期爭取資源行動過後,尋求所有可能性,例如如何善用其他學校津貼、能否開展增加資源的教學專業計劃等,避免只在一條「一次性撥款」戰線與政府討論。

至於議員對通識科的批評,一方面,筆者反對這些議員「將通識科變選修科」、「公開考評人員名單」等觀點。不過,針對某些批評,例如梁美芬議員提及的課程「深」與「廣」問題;葉劉淑儀議員關注通識課堂泛泛而論,而學生欠人文學科基礎的問題等,的確值得注意及了解。

支持通識科人士可對他們的合理批評以兼容並蓄、非「對立」角度分析,必有助改善通識科課程內容和教學效能。

最後,當檢視國史科與通識科的關係時,可發現兩者並非對立,沒有衝突。舉例,在初中學習階段,學校無須設立通識科,學生在此時極須建構基礎人文學科知識,包括國史。及後到了高中學習階段,當學生學習通識科,接觸「現代中國」單元課題,如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中國傳統文化時,國史知識將有助分析、討論與探究,以至學生能更完備了解與現代中國有關的議題。

事實上,最能夠解決通識科困難的方法,正是這一科的價值精神:尊重多元,多角度了解議題,並以批判性思考建構立場。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科目委員會(通識教育科)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