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5月18日

賴凱詠 開卷偶拾

那些年北京文士

羅孚在北京羈留那段青澀的歲月裏,仍能甘之如飴、苦中作樂,以輕鬆幽默的手法寫下一篇篇隨筆雜記,實行娛人娛己(後輯錄成《北京十年》)。

其中涉及與當地文人往來宴酬之事甚多,內中不泛揭露鮮為人知的文人「隱私」,讀來過癮,既能滿足人類原始的好奇心理,又能為文史知識進補,一舉兩得。

《北》的敍事方式略帶有《儒林外史》的影子,以類近章回的方式,隨着作者的情思、事情的漸進發展一篇接一篇地連接起來,務求將京城文豪的生活百態網羅其中,盡展當地文士的眾生相。

與此同時,它亦如《儒》般運用輕觸惹笑的筆調描繪文人的生活趣事,整本書儼如《儒》書的「輪迴轉生」。唯一不同的是《儒》書創作的目的是批評清代文人的虛偽與惡行,寄望能以此書警惕士子,扭轉歪風,言近而旨遠;但《北》書卻沒有這個企圖,羅氏只是純屬描述北京文人的生活趣事與良知,博讀者一笑而已。正如本文開首所說的「娛人娛己」,戲文一疊,其寫作目的直與《儒》書大相徑庭。

當眾炫富楊憲益

若說劉紹銘在〈楊氏夫婦〉一文,寫道我國英譯大家楊憲益憤激一面──因不滿北京當局處理「六四」手法,憤而退黨;那羅氏則道出了楊氏諧趣一面。話說楊憲益在正義的人格背後,原來也同時具有炫財怪癖和好食習性!先說炫財,楊氏夫婦其實與很多京城文士一樣,都是在國家所掌控的文化出版機關工作,照理他倆的生活水平應如其他學術份量等量齊觀的文士一樣,沒有等差才對?

可是他們的生活偏偏優於他人,這全因楊太擁有「特殊身份」。原來楊太──戴乃迭乃是洋人,國家為了禮遇外籍人士為國效力,向來實施凡是他們在國家機關工作,其薪金、待遇皆優於本地人的制度。據羅氏所說,楊氏與太太同在外文局工作,太太的禮遇程度竟抵得上兩個以上本地員工的薪金總和!優渥如斯,難怪楊氏經常在人前炫富:「我的存款又已經多得不像話了」,惹人艷羨。

也因「身家豐厚」(銀號存款常有萬元以上,在八十年代的國內,算是頗為富裕的一群),才能滿足其好吃,甚至經常呼朋引伴到其府上作客宴飲的需求。羅氏緣於經常在其家中作客,才能得見楊氏夫婦宴客的豪奢。譬如他每逢到楊府,楊府供酒總是中西兼備,既有茅台、五糧液等國產名釀,也有威士忌,甚至白蘭地等貴價洋酒,任客選擇。

席上也一樣予人驚喜──人們平常在市場上極難買到的連皮豬蹄,楊門款客的菜肴上卻總能見到,且通常是雙蹄齊上,令一眾食客嘖嘖稱奇。原來這又是錢作怪!楊氏之所以取得奇貨,就是他從不與商販講價,商販說一就一,他總是照買如儀,「疏爽」非常。是故商販為了感激其豪爽恩德,每每特地預留了一些上好豬蹄,讓他選購。

過往筆者在閱讀楊氏的一些生平往事,不是看到其傲然風骨,就是看其翻譯成就,全屬正面的東西;直至翻閱《北》書,筆者才得見他輕浮、惹笑的一面。自此筆者才真真正正、較為全面地了解一代翻譯大家的個性,扭轉了以往的狹隘認知,真是獲益良多。同時也印證了什麼是「學海無涯,惟勤是岸」,閒時真是要多讀幾本書,以防「偏讀」。

又如另一人人敬仰的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竟被人們叫作「熊貓」!為何他會有這麼一個「別致」的花名?這就與他的面相有莫大關係。事緣「他面團團,笑容可掬」,活像熊貓的樣子,因而被人對號入座,喚為「熊貓」,也就變得理想當然了。

這位「熊貓」果如熊貓般惹人喜愛,每天均吸引大批「粉絲」在其位處北京師範大學(北師大)的住所及辦公室「守候」他,誓要與他親近親近。只是「粉絲們」探訪他並不是因他的容貌真如熊貓般討人歡喜,而是全因為其「技藝」超卓(書法、學問、鑑別古書畫真偽功夫別樹一幟)而已!這些「粉絲」不是向他求文索字(即連本地著名專欄作家董橋也曾受人所託,央求他揮寫數筆,以便交差。此事可詳見董橋〈我請啟功先生寫字〉一文),就是要他鑑別古畫真偽,出席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弄得他分身乏術,應接不暇,筋疲力盡。最後,北師大為免他受到「粉絲們」的過度騷擾,惟有實施「狡兔三窟」之計,在校園內特闢多處秘密居室,讓他像兔子般隨時擇地入住,作避靜之用。

「熊貓」書法家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粉絲們」不知哪裏弄來可靠消息,知道「熊貓」的匿藏地點,於是又一窩蜂地湧至其「巢穴」,繼續圍住他索文取字,「熊貓」也只好應酬到至死方休!這就與一般熊貓每天能優哉游哉地睡上十數小時,又有不同。

不過當「熊貓」難得有片刻安寧,也愛拿自己的滑稽經歷入詩,開一開自己玩笑,藉此調劑身心。如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竟當起「老頑童」,為自己寫起墓誌銘來。文中開首即自揭瘡疤:「中學生,副教授。詩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說道自己的名實不符,不但以中學生的學歷長年盤踞北師大副教授的「高位」,而且無論在詩歌創作,還是學術上的專業皆不夠水準,卻贏得海內外人士的推崇,實在有愧於心。於是他選擇在其自撰的墓誌銘上特此一記,略有敬希後人明鑑與體諒之意。其實他確實過於抑己了,試問他若沒有真材實學,又哪能長期盤踞「高位」?更能博得廣大華語人士的推崇?

良知是文人共性

其實生活在京城的文人不只是光從事文藝創作、飲飲食食,又或寫戲言以娛人娛己。他們仍心繫國事,部分人士雖不作公開議論,但在私底下卻多所談及,如在「六四」事件上就充分顯示了他們致良知的一面。例如一向敢言的吳祖光,就是因為敢言而被勸退了黨;可是他仍「死性不改」。就在「六四」發生前數日,他一於少理太太的反對,硬要「拉大隊」──與作者等數位友人把臂同遊,到廣場上走一圈,瞻仰一下「民主女神」,以示支持。有部分文人如楊憲益等,更因「六四」而退黨。

「六四」事件,「右派」文人有如此的「反響」自是情理中事,但勢想不到「左派」文人也有雷同「反響」。如立場「極左」的姚雪垠就「六四」所發的一些言語就與其立場格格不入。書中記敍他曾如是說:「太不像話了!連段祺瑞都沒有這個樣子向學生們大舉開槍呢!」、「法西斯!法西斯!」(〈部長樓前子彈飛〉)一位「極左」文人為啥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歸根究底,他就是目擊證人──親眼目睹軍隊在他身處的樓房時上時下的亂槍掃射,其住處更有人因誤中流彈而不幸身故!任憑誰看見如此情景,又怎麼會不痛心疾首?

在當時的氣候下,他們仍本着良知,敢於向大眾道出真相,實是難能可貴。看來良知就是他們的共性,是不分界限與立場。

撰文︰賴凱詠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