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3月16日

楊天帥 訪談錄

貝浩登總監龍玉:
賣光也賺不了多少

干諾道中50號十七樓全層:貝浩登畫廊在心不甘情不願下,懷着破釜沉舟之志租下的亞洲落戶點。

從畫廊外望,不僅可以看到ifc,還有ifc下那條曾因JR展覽而貼滿人頭照片的天橋,以及每年千萬遊客來訪只為一睹其廬山真面目的維多利亞港。

「可是我要這個海景幹什麼呢?畫廊是用來放作品的呀!」三十出頭的龍玉視線落在左上角一團空氣裏,好像在埋怨似地說。

她是香港貝浩登畫廊總監,說時懷裏摟着一隻村上隆的招牌花布偶。

老實說,摟公仔是記者的意思。去到畫廊,眼見沙發有這麼一隻娃娃,便斗膽問公關大員:「喂,龍玉能開玩笑嗎?能請她攬住花花做訪問嗎?」公關說,她很易相處,應該沒問題。

稍後,高挑的龍玉穿一襲素黑長裙,從辦公室姍姍而出,溫婉爾雅地打招呼,給人大家閨秀之感。儘管見慣大場面,但舉手投足卻沒有許多大人物和典型美國人那種「懶friend」的熱情,說起話來坦然、誠懇,當中一些內容甚至連記者也不禁為她擔心起來:「這種事真的能寫嗎?不會是商業秘密什麼的嗎?」

龍玉的外貌和氣質很有韓國味道,這當然與她生於韓國、長於韓國有關。然而龍玉確實是一個中國名字。她來自一個移居韓國的中國人家庭,她是第三代。

讓父母多了解

龍玉──於中國人而言名字很有霸氣,好像隨時要像吐珠神龍那樣長嘯或噴火的一個名字。然而實際上她的性格全無這種壓迫感。

較之於飛龍在天或什麼的,反倒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女,面對鋪展在前面的事業路,滿懷嚮往,而且充滿信心,準備好運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跨過每道障礙,抬頭邁步向前。

「請等等──」她拿起花花公仔,像想起什麼似的,回頭喊來自己的同事:「我想徵求你的意見。這樣抱着娃娃,版權上沒問題吧?」

「沒問題啦!村上隆的話,跟他說一聲就好了。」

「不會看起來很傻嗎?」

「不會的,不會的。」我和她的同事不約而同回答。

「OK,那麼可以開始了。」她回過頭來一笑,隨即道:「其實我不喜歡做訪問,之所以做那個(她指向桌上一本台灣藝術雜誌),是因為父母不知道我的工作實際上在做什麼,只知道我超級忙。對此我也沒有多解釋,所以只好透過做訪問,讓他們多了解一下。」

「當然另一原因是台灣有很多收藏家,另外,多做訪問也方便我們爭取贊助。為了公司,只好犧牲一下!」

贊助?什麼贊助?現在我們處身的,難道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畫廊之一,來自法國的貝浩登嗎?它代理的,不是包括村上隆、KAWS、Maurizio Cattelan等在內的知名藝術家嗎?它不是付得起錢租一棟甲級商廈全層,面積甚至比營業額世界第一的Gagosian和歐洲第一的White Cube的香港分公司還要大嗎?

原來香港貝浩登不賺錢。即便在訪問以後,這個問題還盤繞在記者的腦海良久:所謂商業畫廊,其實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不賺錢不等於它是非牟利機構。自不待言,即使獲得利潤不是貝浩登現在的目標,也必然是長遠的方向。它的一切與公眾相關的活動、展覽,都無可避免地與錢有關:如果不是在賣貨,便是在宣傳;如果不是在宣傳,便是在拓展市場。

龍玉說,亞洲市場其實還未成熟。藝術圈有數之不盡的有待戳破的神話,其中一個是中國藏家入貨,有如去超市掃零食,雕塑繪畫什麼的,成批撥進購物籃,面不改容。

「哪有這回事,其實我們只有少於兩個內地藏家啦!」龍玉說。「說是『少於』,是因為他們連賬單都未付清,所以我不肯定是否應該算做客戶。」

她說,內地人才剛接觸當代藝術,現在大多處於追星時期,一如香港人忽然喝起紅酒,買的盡是波爾多。你如果想賣匈牙利、紐西蘭的佳品,除了宣傳、推廣,然後就只有等。

「很難從中國藏家手中拿錢。」她說。「所以我們也不急於開拓他們的市場。」

「提高旗下藝術家的知名度,是我們現下的首要任務。」她把現階段視為畫廊的開荒期。「當市場完善後,你才把頭栽進去,已經太遲了。」

當然開荒也有失敗的可能。雖則說香港當代藝術市場方興未艾,但說不定將來某日,忽然遇到一個誰也未曾預料的瓶頸位,發展就這樣卡住,進退維谷。對畫廊老闆Emmanuel Perrotin而言,進軍本地也是一個冒險的決定。

然而這個險Emmanuel冒得起,他始終對這裏的未來充滿信心。本來他同時想在香港和紐約開分店,思前想後,終選擇以香港為先。「香港市場太快了。」龍玉如是說。位於曼哈頓區的新貝浩登紐約分館,預計將於今年9月開幕,面積為四千三百方呎。

香港貝浩登的面積則為六千五百六十五方呎。龍玉說(是否說得太多則見仁見智),新聞稿上寫的是八千方呎。她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弄懂香港那「實用面積」不等於「建築面積」的地產遊戲。

迫享無敵海景

然而無論如何,在尺金寸土的香港,特別是公里金微米土的中環商業區,六千五百六十五方呎的空間絕非小數目。只消想想,連紐約的新畫廊都要比香港細小,便不禁令人如此定論:貝浩登真對香港信心滿滿的──

其實沒有這回事,那不過是意外而已。

「我剛開始為貝浩登工作時,以為畫廊面積就像Simon Lee Gallery那樣大──」Simon Lee Gallery位於畢打街畢打行,面積約一千方呎,比現在的貝浩登小六倍有多。

本來貝浩登想要租的也是畢打行,但由於業主遭到「某畫廊」以直接競爭為由的反對,故終於沒能租成。干諾道中50號是次選,但又因為是新建築,許多機構爭相租用,若不一次過租全層,業主表明不予考慮;正猶豫之際,租金較低的低層又相繼租出,「我們不斷被推上去,樓層愈來愈高,租金愈來愈貴」。所以,最終在十七樓坐擁令人夢寐以求的無敵海景,純粹是陰差陽錯的事。

也是因為展場實在太大,而大型展品又因畫廊位於商廈之中,無法運送,導致貝浩登難以為單一展覽找到足夠作品填滿空間。所以,有別於其他畫廊,貝浩登總是每次同時做兩個藝術家的展覽。

蝕經費賺名氣

一石二鳥,對觀眾和藏家來說自然是好事,只是卻害苦了龍玉和她的工作團隊。他們不得不把一份工當兩份工做。「除此以外,還得考慮兩個藝術家的知名度能否配合。比較出名的藝術家,可以為沒有那麼出名的帶來更多觀眾。」

翻查資料,整個畫廊租金估計大約每月50萬元。加上如龍玉所言,「香港的特色是做每件事都要錢」,結果便是,每辦一場展覽,即使所有作品沽清,畫廊還是賺不了多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要做那件與買賣無關的戶外作品:藝術家JR把大幅人像照片貼在ifc樓下天橋頂。相中人一律向上望,於是那些在中環甲級商廈打拚的上班族,往窗外一看,便能見到那些照片中的陌生人,一個個抬頭向他們凝視。

「你知道那個項目有多貴嗎!」一說到JR,龍玉便倏的繃緊起來。

記者回答說,不難想像。

「不不不,你不明白。裝置費也就撇開不談了,即便是拆除,政府也竟然索價20萬元!太貴了呀!我真想說,還不如讓我們畫廊自己弄……但他們又要搞保險、又要封鎖交通,所以才開價這麼高。」經過近三個月討價還價,最終減至12萬元。

JR展覽當然是蝕本生意,然而龍玉不這樣看。她把它看做長線投資。除了天橋上的作品外,當時畫廊中還有一個攝影亭,來客可在裏面自拍,機器會即時吐出一張特大(印象中好像是A1)照片,讓客人帶回家,費用全免。

一天,龍玉在洗手間看見很多小孩在手忙腳亂地化妝,她笑問:「你們在幹什麼?要去約會嗎?」孩子說是要拍照。因為想拍得最漂亮,所以要化妝。

展覽期間,特別是周末,總有許多一家大小,扶老攜幼來拍那張A1照片。因為貝浩登來自法國,來客也特別多是「同鄉」。龍玉說,自從JR展覽後,幾乎所有旅居香港的法國人都認識他們了。

「我們不僅想把作品賣給一部分人,更想讓整個香港文化圈變得更有趣。」她說,售出作品時,最關心的反而不是錢,而是藏家來自哪裏,如果來自香港,那她們便會非常高興,「因為那是我們創造的市場」。

香港貝浩登看在眼內的對手,不是其他畫廊,而是林林總總的奢侈品,比方說珠寶、手表、汽車。「香港是一個很忙的地方,想要得到人們的關注,不是一件易事。我們還要努力邀請傳媒,你們(傳媒)也有許多工作吧,不僅要報道藝術,還要負責其他範疇。為此我們不得不想許多富創意的點子,吸引你們。」

龍玉提到,香港藏家其實很幸運。貝浩登代理的許多是西方藝術家。畫廊把作品從歐美老遠運到香港展出,運費加上保險費等等,價值不菲,然而這些數額一律並未轉介到買家身上,全由畫廊自己默默像吃黃連那樣吞下。換句話說,同一件作品,在香港賣比在法國賣,售價相同,而利益則更少。

在香港展出的作品,如果無法賣給本地人,他們才會嘗試接觸歐美客。由於西方當代藝術藏家相對成熟,對自己要買的到底是什麼,即便沒有親身看過也瞭然於心,因此,他們連飛到香港看展品也不用,已經可以爽快地完成交易。這筆來自外地的收入,某程度上幫補了貝浩登拓展亞洲市場的開支。

「錢最終會來的,只是在那之前,還需要一點時間。」她說。這話再次提醒,實際上我們也不必把話說得太偉大:貝浩登終究是一間商業畫廊,「錢」還是一切的終極答案。

然而商業畫廊是否──像一些本土文化工作者所言那樣──滿身銅臭,有害無益;它是否僅把香港視作免稅店,買賣做完拍拍屁股便走;拓展市場與藝術教育,界線到底在哪裏,重疊的部分在哪裏等問題,若以龍玉和貝浩登的經驗作出發點探索,都彷彿變得不那麼非黑即白。

記者也玩過一次JR攝影亭。那是個人畢生拍過的最大幅照片。拍完後,攜着半個人那麼高的卷軸,走在中環路上,非常滿足。貧窮如我,也能從畫廊帶走藝術品,委實是一件奇妙的事。

那次經驗,讓我感受到的,還是那句老套話:「藝術屬於每一個人。」只是在這話後面,又得再加上一句:「即便它來自一家商業畫廊。」

龍玉小檔案

龍玉,香港貝浩登畫廊總監。1982年生於首爾,為當地第三代華僑。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主修財經及會計。畢業後返回首爾,2007年初因好奇進入當代藝術行業,任Gana Gallery助理。2008年春轉到該畫廊的姊妹公司首爾拍賣工作,同年夏委派香港,開拓本地拍賣市場。

2010年6月離任,轉到貝浩登畫廊任總監一職。

撰文︰楊天帥

攝影︰郭錫榮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