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3月1日

葉建源 教育講論

高等教育普及化之路怎走?

特首的施政報告對教育政策的態度是「進入鞏固期,不作重大的政策改變,讓持分者休養生息。」

如果不改變的話,包括任由每年三萬青年人以高昂學費入讀自資副學位課程,而結果教育質素被質疑,出路不明的現行政策的話,那就實在令人極度失望。

發展副學位課程的政策方向,始於董建華《2000年施政報告》的承諾:「十年內讓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達到60%」,這目標至今已「超額完成」。今年的施政報告便指出:「預期在未來兩年內,適齡人口組別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機會修讀學士學位課程,連同副學位學額,修讀專上課程的青年人將近七成。」

表面上,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問題是,普及的是真正具有高等程度的「教育」,還是高等程度的「學歷」呢?

發大副學士巿場

不同地方的高等教育採取不同的質素控制方式,有的「寬進嚴出」,即入學容易畢業難,如德國、瑞士;有的「嚴進寬出」,即入學競爭大,畢業卻很容易,如日本、香港。最糟糕的,當然是「寬進寬出」,毫無保證可言。

早在2001年,政府在開始發展副學位課程時,當時的教育統籌局便在交給立法會的文件中表明要採用「寬進嚴出」的原則。副學位課程以中學文憑試五科達二級為入學資格,算是「寬進」。但是否「嚴出」呢?政策一直沒有方案,也沒有交代。

入學不難,對畢業資格也不設標準,那至少應保障教育過程的質素吧。目前八大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由「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監管嚴格但瑣碎。但佔巿場比例最大的八大院校所開辦的課程,則由八大自設的「聯校素質檢討委員會」評審,然而該委員會的權力止於課程設計,對於收生人數、硬件指標以至行政制度,都無緣置喙。簡單說,整個監管制度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如果監管嚴謹的話,各院校又怎可能隨意增加學額超過六成而仍然可符合硬件和軟件的要求呢!

資助院校的同類課程,一個學年的單位成本要21.9萬元,自資副學位課程則壓縮至4至5萬元。不過,自資課程的這幾萬元完全由學生承擔,不但要支付教學人員薪酬,還包括幫助院校購置設施、支付校舍的興建費,最後部分院校還可以有大量盈餘放進儲備!這怎麼能保障教學質素呢?事實上,多間院校的教學人員之中,兼職的超過三成,有些甚至超過一半,成本是下降了,質素是否一樣下降了呢?

學歷的巿場價值固然受供求關係影響,但更根本的是,學歷所包含的教育質素。副學位「寬進寬出」,使自資院校可以每年生產近三萬名副學位畢業生。可是,質素監管不足,學歷的認受性因此備受質疑,足以搞垮整個制度,造成學歷貶值。「2011人口普查」報告發現,職業訓練局等機構提供的職業訓練文憑畢業生的出路較副學士為佳,並不是偶然的。

政府應承擔責任

香港的副學位課程有點類同美國的社區學院,但美國的社區學院寬進嚴出,且87%社區學院是公立的,政府提供大量資助,因而學費低廉,由此可見政府的角色顯著而重要。

過去香港也有資助的副學位課程,例如職業訓練局、理大、城大都有開辦,質素和畢業生出路都有一定保證。自從政府在2001至2002年度決定發展副學位巿場後,這些資助的副學位學額便大幅減少,由2003至2004年度的11453,減到現在只有5683個名額。

減少資助學位之餘,政府便撒手不管,把副學位課程推向巿場,成為院校的商機。政府製訂「修讀專上課程的青年人將近七成」的指標,卻不願意作經費上的承擔(除了開辦課程的貸款、學生資助貸款等之外),結果課程大都是低成本的商科課程,極不均衡;而學生則承擔大部分課程支出,甚至包括為校舍的建築費「埋單」。學生欠債讀書,而課程物非所值。究其原因,只能說港府空有「高大」理想,卻沒有意願承擔。

梁振英先生,這種政策還要繼續下去嗎?你的競選政綱承諾增加資助專上學額,包括專業文憑課程,為什麼施政報告卻隻字不提?

撰文︰葉建源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老師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界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字數約為13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