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6日

潘天惠 訪談錄

深入烏克蘭交戰區 港攝影記者陳子煜:要來就不會驚

自俄羅斯今年2月揮軍入侵烏克蘭以來,聯合國估計多達500萬人逃離烏國,但也有少數人「冒死」逆流而上,其中一個是九十後香港人陳子煜(Alex)。

「最初決定要來的時候,我已做足心理準備,今趟不是旅行,要來就不會驚。」他在今年3月底孤身遠赴烏克蘭,多次走入交戰區以身犯險,5月底受傷後左耳只剩下50%聽力,依然不退縮。

「這幾年很多人轉行,也有很多前輩叫我咪入行,但我想為香港做點事。」他讀IT出身,現時真正身份是攝影記者,去年曾在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獲獎。

今年2月,俄羅斯官方以「特別軍事行動」之名入侵烏克蘭,聲稱烏東地區的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已為獨立國家,遂派兵「保護手足」,導致戰爭全面爆發。

「今年3月局勢最緊張的時候,基輔商業活動大致停頓,只有超市開門,讓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但隨着俄軍在基輔周邊撤軍,局勢相對平靜,大部分商業活動已逐漸恢復,人們如常生活。」陳子煜於6月下旬接受本報視像訪問時,正身處烏克蘭首都基輔,他面露微笑表示:「當然,我們隨處可見士兵駐守,但已較3月時少得多。」

烏克蘭比香港慢5小時,他在當地時間下午5點多受訪,清晰可見日光灑在臉上。原來,要是在晚上進行視像訪問的話,必須把室內燈光調暗,避免成為俄軍狙擊手的目標。

「基輔最初的宵禁令是下午5點開始,之後推遲至晚上7點,現時為11點,雖然戰場集中在東部城市,但宵禁令仍未撤銷,只是視乎不同城市而有輕微差異。」他耐心地解釋。

已習慣炮火聲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陳子煜曾進入交戰區採訪,所見所聞,歷歷在目。「我去到哈爾科夫(Kharkov)時,仍會頻繁地聽到炮火聲,俄軍經常作出導彈襲擊,但那是『視線外的交戰距離』,我未曾親眼目睹俄軍,如果真是見到,相信已凶多吉少。」他苦笑道。

「當你見到被炮轟的建築物變成頹垣敗瓦,人們無家可歸,這就是戰爭的殘酷。」現代戰爭與電影不同,除非巷戰,埋身肉搏的機會不多,他直言:「時至今日,我已經習慣了炮火聲。」

哈爾科夫是俄語區,也是前烏克蘭首都和第二大城市,與俄羅斯國土接近,居民主要信奉東正教,部分街道甚至以俄國詩篇命名,陳子煜曾在當地老人的家中住過三日兩夜,無水無電,印象深刻,「那些老人在俄羅斯出生,部分甚至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多過烏克蘭人,以往政治立場親俄,但經過今次戰役,心態顯然不再一樣,畢竟目睹住處被炸毀,再加上長期在俄軍的射程範圍內,幾乎每日都面對炸轟。」

香港人大都是從外國通訊社的報道了解俄烏局勢,陳子煜認為我們會因此墮進資訊誤區,並舉了幾個例子。「首先,當地人認為『這場仗』早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開始,至今打了8年,而非今年2月才開始;其次,傳媒說很多人逃離烏克蘭,爆發二戰後最大難民潮,但實情是走的人多,回來的人亦不少,肉眼所見,市面上有男有女,有小朋友有老人家,並非只有壯丁留低,每個人都盡自己能力如常過活。」

分析俄烏局勢

對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支持度,他別有一番看法:「坦白說,開戰之前,他的民望不高,屢被質疑管治能力,國家現在進入了戰爭狀態,需要團結一心,如此局面也不會有人想取代他,故此民望一直高企,但烏克蘭人之前有個笑話是:本身是小丑的人變成政治家,原本是政治家的人卻淪為小丑。哈哈!」

展望俄烏戰爭,他認為短期內結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東部戰場很可能會進入長期拉鋸戰。

「首先,俄軍嚴重錯判形勢,也高估自己實力,以為輕易就能由東面殺入基輔,再成立新政權管治烏克蘭,但在3月份損失了大批軍力後,已經無力加強施壓。」他算不上口才了得,但談論到當前局勢,他的分析有條不紊,很有說服力,「俄羅斯一直主打坦克部隊,配合單兵作戰,惟從現場坦克殘骸所見,作戰計劃徹底失敗。」

「而且,攻打基輔時,俄軍只是準備了一星期糧食,滿以為能夠速戰速決,到頭來節節敗退。」他一針見血指出,俄羅斯的協調和補給問題成為致命傷,導致被烏克蘭軍隊迫回外圍。

「試想想,當運輸能力不足,一大堆坦克在高速公路上排隊的時候,自然會被反坦克武器轟炸,再加上俄羅斯製造武器的能力大不如前,零件也是從外國輸入,如今被西方制裁,庫存開始不夠用,一切也是有心無力。」頓一頓,他無奈地說:「不過,俄羅斯軍力仍然是全球第二,烏克蘭就算擁有再多的援助,也難以全面擊退俄軍……除非普京過世或出現政變,否則俄烏局勢大逆轉的可能性很低。」

由於戰事不可能在短期內告終,他透露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後,計劃8月暫別烏克蘭,但對當地人真心真意的愛國情懷,他肯定不會忘記,「烏克蘭人的民族性,可能是一眾前蘇聯成員國中最強,並以其歷史為榮。」開戰幾個月,他說烏克蘭人聽聲音已能分辨出是烏克蘭軍還是俄軍開火,甚至分到步槍聲、手槍聲和炮火聲。

二度到訪基輔

戰火無情,1996年出生的陳子煜說回今次冒險之旅,直言與兩年前曾踏足基輔有關。「當時以《蘋果日報》特約記者身份前往白羅斯採訪總統大選,惟特區護照只有一個月免簽期限,一個月後只能退回烏克蘭繼續工作,那次旅程令他認識不少朋友,也對當地歷史文化大感興趣,原定今年6月重遊舊地,但戰事爆發後決定提早出發。」

雖然他能聽得懂簡單的烏克蘭單字,但畢竟無法進行複雜的交流,平日外出仍需有人協助,起居飲食全由當地人安排,「如果我之前從未來過烏克蘭,今次未必會回來,因為沒有任何人脈的話根本辦不了事。」

新一代港人也沒經過戰亂,難道父母放心讓家中獨子闖入戰場嗎?「我相信家人都會擔心,但他們知道我為人硬頸,性格獨立,多講也改變不了我的想法,臨走前他們只講了一句『睇住自己』。」他堅定地說。

陳子煜在香港出生、長大,原本修讀電腦,受2019年社會運動影響,毅然改變志向,大一時轉讀新聞系,現時尚未畢業,但已曾為外國傳媒做兼職,「我本身喜歡攝影,個性坐唔定,注定只能做攝影記者。」

「不過,我自問為人冷靜,臨危不亂,不怕死。」2021台灣新聞攝影大賽,他在「一般新聞類」獲得優選獎,作品獲業界認可,但他在訪問中多次提到走入戰場做記者,除了經驗和個性,先決條件是「不怕死」。「2019年之後,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深感害怕,但我不怕死,也不認輸,想為香港做點事。」對於個人事業前景,他斬釘截鐵地回答:「畢業後,我一定會留在這一行,即使很多前輩勸我別入行,無謂『睇唔開』,而且我的根在香港,就算去過不同地方,我將來仍會留在香港。」

當年他感到前路茫茫時,幸獲女性友人Helen鼓勵,重新振作,勇往直前,「我對個人未來存疑,不知道應否繼續讀IT,是她鼓勵我追夢,認同我的能力,否則今日我就不會在這兒跟你聊天。」香港人果然厲害,身處世界任何角落,也能發熱發光。

圖片提供:陳子煜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