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1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又偷又搶

一天到K11 Musea用餐,走出電梯,赫然見到熒幕上出現兩張用了曾灶財書法,以及我的照片做「二次創作」的作品,當下感到很不安——假如是你,別人「唔該冇聲」,將你的創作變成他的作品部分,你有什麼感覺?在日益重視版權的今天,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翌日再到商場,了解此事。原來這是一個名為Metavision的展覽,展出三十個藝術家、二百件NFT作品。我向禮賓部投訴,兩件展品有侵權之嫌,女職員記下我的意見,說會向有關人士反映。可惜過了多天,我沒接到解釋電話。

將曾灶財的書法和肖像轉為NFT謀利似乎成了普遍現象。

早幾個月我在國外時,就接到某報編輯電話,他們擬將曾灶財的書法製作NFT,徵求我的意見。

我的態度明確——二〇〇七年,「九龍皇帝」曾灶財去世不久,他的妻子和兒子曾簽署授權書,委託我處理曾灶財書法的版權問題;可惜過去多年,我和曾家失去聯絡,未能跟他們商量如何處理像NFT那樣涉及版權的問題。我告訴那位編輯,假如他們這樣做,需要面對兩個問題:其一是法律上的,如果我和曾家人再次聯繫上了,徵求律師意見,假如涉及侵權,他們可能要面對法律後果;其二是道德上的,從文化和藝術角度看,倘若挪用曾的作品(好像街上塗鴉),能令更多人認識其人其事,是好事;但將之化為商品,一涉及金錢,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挪用者很難迴避剽竊之責,為人所不齒——藝術家和有關機構都難免身敗名裂;貪少許錢財,代價頗大。

這就是我對時下將曾灶財作品轉化為NFT的總意見,請將曾灶財書法和肖像製作NFT者三思,同時呼籲消費者不要購買那些版權成疑的作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