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16日

陳鍾煜醫生 家庭醫學

疫情:檢討,迎挑戰!

72歲的黃先生,因為咳嗽個多月,來到家庭醫生的診所求醫。坐下後,他首先感謝醫生在他早前感染新冠病毒時為他作網上診症,讓他得到醫治。

黃先生大部分病徵消退,但仍持續有咳嗽;臨床檢查沒有問題,聽診時肺部清晰,血含氧量也正常。但因為咳得久了,需要安排作肺部X光檢查。幸好肺片沒有問題。黃先生除了咳嗽,亦沒有其他明顯「長新冠」的病徵。

香港市民,這幾年都過得太辛苦了。

新冠疫情第五波,更加將市民生活困難的一面推至極點。

海鮮價,也反映在必需品如蔬菜食材上,一斤菜心也賣至數十元,更遑論抗疫消毒清潔必需品……

持續兩個月的第五波高氣壓,壓得大家透不過氣。不少市民都出現抗疫疲勞,大家在疫情稍為緩和之下,心情也放鬆不少。

但回想一下,疫情高峰時,一些慘況依然歷歷在目:醫院急症室門口一個個的帳幕,塞滿等候入內診症的市民;網上也傳來一張張的相片,有病者要睡在包裹着因新冠死去的市民屍體旁邊。要強檢的人,往往要輪候數小時,才可以做到核酸檢測;就算做了,檢測報告也需要等上5至7日……

各種問題與困難

這一刻,若果我們批評抗疫政策上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些人或會覺得太事後孔明。再者,第五波來得非常急,短時間內每日感染者數目增至數萬人,把政府及醫管局殺個措手不及。

但要進步我們必須總結經驗,作出檢討,審視要改善的地方在哪裏,我們才可以更好的去迎接下一波的挑戰。

筆者身為家庭醫生,請讓我就着過去兩年來的經歷、所見所聞,闡釋基層醫療醫生或家庭醫生所遇到的困難及挑戰。

訊息發布:站在抗疫最前線的基層醫療醫生,絕對需要最準確及最新的抗疫資訊。可惜,我們往往要從不同途徑、渠道,如傳媒、友儕間等去獲取這些訊息;縱使得到後,也不知是否最準確。

臨床指引:由疫症初起,對社區上的前線醫生而言,所得到的臨床指引,如果可以詳細及清晰些,效果會較理想。譬如以疫苗接種為例,慢性疾病何謂穩定及適合接種,到現在,前線醫生都未得到一個清晰劃一的準則。結果是,不同醫生有不同理解。而更甚的是,很多病人更會卻步,以致疫苗接種率在好一段時間偏低;亦使不少家屬未敢讓院舍或家裏的長者接種。

抗疫物資:兩年前,社會各層面包括診所非常缺乏外科口罩,以及其他消毒用品。在第五波疫症逼迫下,社區上的診所亦發覺不容易採購到保護衣、面罩及高規格一些的口罩如N95等。

基層醫療:在抗疫時刻理應肩負重任的基層醫療醫生,很可惜由於政策上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指引及統籌,於是,我們各自修行,醫生根據自己的判斷而行,未能有效參與較大規模診治新冠病人的行動。

在改善方面,衞生防護中心應該統一發放訊息渠道;在制定臨床指引時,應要更多考慮前線基層醫療醫生的參與及需要;也要確保最前線堅守崗位的醫生都得到足夠的保護物資。在抗疫策略上最困難、亦都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更好的使用基層醫療。

參考新加坡做法

大方向,除了讓基層醫療醫生參與疫苗接種外,也可以讓我們去診治輕症新冠病人。

這方面我們也可考慮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在公共衞生重大事故上,設立了公共衞生預防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PHPC)。在2020年初時,新加坡政府已啟動了這個機制。約900間私家診所變身成PHPC,幫忙診治有發燒或呼吸道病徵的市民、做新冠病毒測試,病情較嚴重、懷疑有肺炎跡象的病人就會轉介醫院作進一步治療,也統一給予特定天數的病假給病徵輕微的病者在家休息。

在這個機制下市民會得到資助,無論到這些診所求醫又或者到公營綜合治療診所(Polyclinics)均只需要交付10新加坡元。

PHPC會得到如同公營診所一樣的支援,包括防護裝備,並確保有足夠的疫苗及藥物供應等等。

試想像,若果我們也有近千個診所可以成為PHPC,每間診所每天為30至40多位病人醫治,每日已經可以應付到數萬位病人的需要,可大大紓緩第五波幾達崩潰的醫療系統。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主動發展遙距醫療及視像診症,在法例上釐清相關的法律條文及發展一套視像診症平台,方便醫生及市民使用視像診症。

最後一點,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各人一直深信一個完善的家庭醫生制度,包括每位市民都有自己信賴的家庭醫生是最理想的。這樣,病人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慢性疾病是否控制得宜,以致當患病時,也都可以有家庭醫生作適時的持續治療。這樣,疫症以來社會所遇到的種種混亂情況定必可以減少!

總結,筆者相信讓基層醫療醫生更好的發揮角色,除了幫忙接種新冠疫苗外,進而為發燒及輕症病人作檢測,並在適當時候作視像診症,處方最新的抗病毒藥物,那縱使有新一波的疫情來臨,第五波疫症下我們所遇到的困境,也將可大大改善!

www.hkcfp.org.hk

撰文 : 陳鍾煜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審視抗疫過程迎未來,支援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