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25日

顧小培 康和健

用以致學

一位讀者告訴我,他有高血壓之患。多年來,他定期去看一位著名心臟病專科醫生。既是名醫,診費連藥費當然不菲。醫生給他服的藥,藥包上有清楚標籤,來來去去,大致上千篇一律,少有例外。他的理解是,他高血壓的不良狀況,服了那些藥就可以減輕。照理說,既然有了藥的名稱,診費大可省掉。自己去藥店中買藥,可能更便宜。但他不肯不看醫生。為什麼?他說,每一次診症之時,醫生親身替他量血壓,這裏敲敲,那裏按按,再用聽筒聽一聽他的心跳,之後點點頭,表示滿意;他的心也就踏實了。繳付的昂貴診費,只是為能看到醫生這些動作。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也好像微不足道,事實上,醫生這一個「點點頭」,委實可以「值回票價」,因為其中累積了多年的知識和經驗,也可能是名醫與否的分別之處。在這方面,中西醫都一樣:資格愈老,經驗愈多,能力愈強,給予病人的信心和心理上的安穩也就更高更多。

類似中醫的「望聞問切」,西醫也有看舌頭、聽胸腹、問病情、數脈搏之道,但手法與取向並不一樣。除了一般的「檢測」(Inspection),西醫尚有「聽診」(Auscultation)、「觸診」(Palpation)、「叩診」(Percussion)這些具體的手法。西醫還有多種儀器之助,以至前人定下的「標準」數據作參考。在探測之後,大可以拿所得之數字及資訊去比對印證,從而知道是否「正常」。

不過,正如上述那位讀者的顧慮,西醫的「道行」也有很個人化的優劣分別。就以「聽診」為例,箇中就牽涉到不少人為主觀的因素。

憑聽診器的協助,可以將「聽診」之道,施於人體循環系統的檢測。施行的部位主要是心臟;具體上要「聽」的是,血液在心臟瓣膜中被泵動時發出的聲音,那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心雜音」(Heart murmurs)。有兩種類型的「雜音」,分別是源自健康操作或「功能性」(functional)的,以及源自生理缺失或「病理性」(pathologic)的。

兩者怎麼樣分辨?每一位醫生在求學時都可以從書本中取得原則性的指引,輔以其他方面得來的指導。但更確切的感受,總得倚仗實習時自己的親身體驗,其中微妙之處,真的是可意會而不可以言傳的。待學習期過後他開始執業,才真真正正踏入累積「實務學識」(也就是「經驗」)的階段。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