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15日

岑逸飛 拾趣人生

知目行足

在中國哲學,關於知行問題最早的討論,見於《尚書.說命中》的記載,提及幫助殷高宗(武丁)打敗敵國的傅說,再三提醒武丁:「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王忱不艱,允協於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意思是說,不是知道它艱難,而是實踐它很難。王誠心不以實踐為難,就真合於先王盛德;我傅說如果不說,就有罪過。

傅說的本義頗為單純,不外鼓勵武丁勇於實踐,但後世學者在探討知行問題時,常將傅說之言,引申為「知易行難」,並加以評論。例如宋儒程頤主張「知難」而非「知易」,他說:「古之言知之非艱者,吾謂知之亦未易也。」並舉例說,譬如有人要去京師,識途者易達,不識途者難行,「行」並不難,難者為「知」。

但觀乎儒學鼻祖孔子,便似是個實幹派,行重於知。一個有力證據便是《論語.子路篇》引述孔子之言:「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清楚指出,熟讀《詩經》三百篇,卻不能完成具體事務,出使各國,也不能獨立應對,縱使讀書再多,又有什麼用?

明代王陽明倡知行合一學說,倡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說,起跑線是知,終點線是行,勉人即知即行,但在本質上似乎仍是以「行」為難。而無論如何,一旦將知與行對立,把它們連起來思考,又會衍生出許多複雜問題,如二者的難易、先後、輕重等。

我想二者對立是不必要的,說「知行合一」又過於完美,不如說知行並重。事實上,知與行是兩種東西,所以我贊成佛家的說法:「知目行足」,或「智目行足」,知見或智慧如眼睛,實踐如雙足。有眼睛,腳才不會走錯路;有雙足,才能協助眼睛發揮作用,二者相輔相成,是最佳拍檔。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