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24日

天峯醫生 醫者之言

學懂駕馭心中的「大象」

不幸地,到了今天,世界各地仍然要為處理新冠疫情和「谷針」去各師各法,有的選擇與病毒共存,也有堅持繼續清零。前者有見疫情漸見緩和,亦有重新封城;後者確診和死亡個案都遠比前者的國家地區低很多,只是擔心不時偶發所引致的社會代價及其持續性。

關於病毒共存和繼續清零的淺見,筆者曾在之前〈「共存」與「清零」〉(刊於8月18日)一文中略述過。畢竟現在期望「全世界清零」已經顯得不切實際,無論採取哪一種策略,成功的關鍵都同樣取決於一個要素──極高(通常是指九成甚至更高)的全民疫苗接種率。

事實上,世界數據已經很清晰,無論是哪一種世衞認可緊急接種的疫苗,都相當安全及有一定的保護能力,尤其是在預防重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這也是許多國家地區賴以「共存」的最重要條件。接種疫苗本身就是極其重要的公共衞生措施,與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一樣,是人人有責。香港甚至有兩種疫苗平台可供選擇,除卻極少數對疫苗載體有即時嚴重反應的人士之外,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接種。為何仍然有些人偏要說不,甚至有意無意地窒礙政府的全民接種計劃呢?

理性會被戰勝

筆者今回想再引用在上一篇文章〈愛病人.愛自己〉(刊於11月10日)提及的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象與騎象人》,說到人的心理就好像一個騎象人騎着一頭大象。為什麼是騎象而不是騎馬?因為大象的體重可達騎象人的100倍。相信讀者們也明白,海德是想闡明理性的騎象人許多時候對那頭感性的大象束手無策,甚至還會被它牽着走。

有時客觀事實明明已經擺在眼前,卻總會不斷尋求很多由自我前設假定所推敲出來,看似合理但實質帶有偏見和誤導的「理據」,來辯護自己不理性的想法。例如人人都知「人不可以貌相」的道理,卻又總愛由衣着和樣貌去品評一個人。又例如網上情緣騙案中,反而是許多高學歷高職位的人士受騙後而遲遲不報警,正正是因為他們最不願意相信自己會受騙。這也是為何無論你搬出幾多數據、闡釋得如何清晰都好,都總會有人質疑資訊不足、說明含糊。

所以,很明顯,要推動疫苗接種,如果我們以為單靠客觀數據、透明公開,便會令市民明白和跟從,也未免同樣是自欺欺人。筆者要說明的是,客觀資訊是很重要的,但不足夠。

同是心理學家的希思兄弟,他們合著了一本名為《瞬變》的書,裏面同樣引用象和騎象人的理論,提出要改變,就要了解改變背後的心理變化過程。除了要說服理性的騎象人,也要照顧到感性的大象,還需要營造出合適的路徑。

筆者覺得,即便如接種疫苗這些大是大非的公共醫療措施,即便簡單如要令民眾信任和抱有希望的基本道理,不斷解說和提供利害數據極其量只能為騎象人提供理由。只是,騎象人還是未必願意亦未必能夠帶動大象。於是,我們便要學懂如何駕馭大家心中的大象。

感性五大特質

要照顧到感性的大象,就要先了解大象的特性。但筆者不是動物學家,更不是行為學家,只能大膽在此嘗試提出一些大象感性的特質:慣性、結群、認同、體感、情緒。

慣性──大象體型大,起步、轉左轉右、停頓都需要些時間,而且喜歡熟悉的環境。若果可以不變的話,最好不用變;但一旦成為習慣,卻又可以持之以恒。

結群──大象是群體動物,喜歡跟隨有意志力的領導,或是跟隨一大群同類行動。有些人以為即使在群眾運動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自發而不是受他人影響。但可能所謂的「自由意志」,也都只是源自同一種「人有我有」的心態,即人家說要有自由意志,自己就「應該」要有自由意志,以顯示自己有異於一般人,但實質人人如是。當然,筆者也只是說可能而已,更不是要一竹篙打一船人。

認同──大象喜愛美麗、喜愛清潔、喜愛被認同。大多數人都希望被讚賞,而對一些如「自私」、「貪心」、「二五仔」等一類的負面標籤非常抗拒,會特別容易因此而變得急怒,亦會不惜大費周章去反覆辯駁自己的「邏輯」和「理據」,以證明自己「清白」。

體感──大象雖然皮厚,但也怕痛、怕受傷。相反,大象也喜歡舒服的感覺。這些即時看到或感受得到的東西,往往比起長遠的利害關係,更有效直接地引領人去做一個即時但影響流長的決定。

情緒──大象會保護受傷的同伴,又會為失去同伴而流淚,為幼象遇到危險而憤怒,亦會因為受驚而狂奔。所有可以引起感情漣漪的事情,包括同情心、忠誠、親情、友情,當然少不了愛情等,甚至乎為了「一啖氣」,都可以令人瞬間「盲目」。

制定相應策略

如果認同了這些大象的特質,要駕馭大象,第二步便可以依順這些特質去制定策略。

慣性──基於大象的慣性,若果要變,就要令其覺得所付出的代價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減低門檻、由熟悉環境開始、逐步漸進、確立可見目標等都是有必要的方案。此外,提供便利當然也很重要,正如政府在不同地區的體育館、公立醫院設立疫苗注射中心,以至「外賣」到學校、院舍等,都是為方便公眾而設。最後要慢慢使之成為習慣,好像每年都要為冬季流感作準備、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一樣。

結群──群眾的壓力是一種很大的原動力,尤其是朋輩之間的影響力,能夠帶動整個氛圍。團隊的文化和氣氛,可嘗試由小部分人開始,開始時先透過共鳴感去增進彼此的認識,再慢慢將個人意念轉化成主流意見,以互相鼓勵、影響、牽引的方式,自會事半功倍。最近紅遍香港的男團成功背後,由一種「陪伴成長」和「同聲同氣」的觸動,再擴展到其他朋輩層,形成一股旋風,實在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認同──與結群特性接近,得到認同也是一種很大的原動力。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都愛光環。正面的鼓勵重要不在話下,即使是反過來用負面標籤其實可能效果更顯著,例如六七十年代香港利用「不要做垃圾蟲」來推行香港清潔運動相當成功,不過用起來要拿捏準確,否則可能會有反作用。

體感──大象怕危險、怕痛,人更加不例外;大象愛獎勵、愛食物,人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在疫情嚴峻、死亡率高企的情況,接種率也會自然提高,因為大家感受到疫情的「痛」。只是現在香港疫情基本清零,反而有人用此作為不需要打針的理由,這也是由自我前設假定所推敲出來的偏見例子之一。事實上,全世界在接種疫苗上差不多都會提供「誘因」、一些即時可見的好處。抽獎也好,現金券也好,送米也好,五花八門,但最重要是適當地針對目標受眾的喜好,也不一定要局限於物質上。例如對長者來說,打針之後能夠和孫兒飲茶就是他們最好的獎勵。

情緒──筆者認為,政治、宗教和愛是3種最能牽動心中大象情緒的事情。其他還包括同情心、忠誠、價值觀等,可以令人「兩肋插刀」、「赴湯蹈火」,都是一些為了情感而可不顧後果的舉動。不過筆者始終覺得要牽動大象情緒更需要拿捏準確,通常只有那些不理他人死活的人,才會濫用民眾的情緒去達成個人的理念和目的,多少戰爭和暴亂都是由此而生。

筆者在之前3篇〈留住我吧〉所提出關於醫管局挽留同事的文章,也有提及要照顧同事感受的重要性。畢竟許多騎象人還是會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被其大象所牽動,為了個人心底價值也好,為了期盼的兒女將來也好,去留的決定未必一定是理智可測。在挽留同事的事情上,照顧大象的概念,自然也用得上。

反就個人而言,我們該以騎象人理性作主,還是任由大象感性而行?

懂得擇善,始能固執。困難是如何辨別真正的客觀事實,並過濾出主觀願望與視覺,使前者不會被後者混淆。尤其要明白什麼是實在現存,什麼只是直覺以為,騎象人才能認清方向,並把持好韁繩,不致被大象帶去一個更加迷失的地方。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學識擇善固執迎疫情,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