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1日

馬揮 人云我云

赫曼與二戰

1945年4月,盟軍進逼慕尼黑,納粹撤退達豪集中營裏的囚犯,作曲家赫曼(Karl Amadeus Hartmann)寫下:「人龍無窮無盡,痛苦無窮無盡,悲傷無窮無盡。」然後動筆創作一首鋼琴奏鳴曲,約30分鐘,取名27 April 1945,見證這個日子。

赫曼(1905-1963)生於慕尼黑,三個哥哥都是畫家,他選擇音樂。一戰後,他成為社會主義者。納粹上台後,大多數音樂家不是遠走高飛,就是如福溫格勒般委身事敵,尤其是奧地利的指揮家如卡拉揚、Karl Bohm。兩人二戰後杯葛赫曼,拒絕錄、奏其作品,以至赫曼逐漸為世所遺忘。赫曼選擇了第三條路,既不離開德國,也不跟納粹合作。他太太形容他是個passive resistant,納粹查禁他的作品,他不給納粹演奏他的音樂。1933年3月,赫曼眼看着達豪集中營啟用,寫了Miserae,獻給「我所有在永恒中睡着了的朋友。我們沒有忘記你們。」遭禁演。

二戰期間,赫曼堅持:Art does not take orders,成為「不合作運動」的英雄。1939年3月,納粹佔領捷克。赫曼創作了小提琴《葬禮協奏曲》(Concerto funebre),偷運到瑞士首演。他寫了一齣反戰歌劇,偷運到比利時,可惜,還未首演,比利時已淪陷。納粹從沒有迫害他,可能因為他外家生產的滾珠,是軍用機械的必需品。

《葬禮協奏曲》是馬揮最喜歡的赫曼作品,長約20分鐘,改編自俄國葬禮進行曲Immortal Victims,悼念1905年革命失敗的死難者——此曲亦見諸蘇聯名作曲家Dmitri Shostakovich的第11交響曲《1905年》。二戰結束後,赫曼多番修改此曲,1959年才正式出版。赫曼說過,《葬禮協奏曲》既反映1939年面對納粹暴政的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hopelessness,但樂曲在開首及結尾時都表達了希望。

網上有現為倫敦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的烏克蘭裔小提琴家Vladimir Jurowski的版本。如泣如訴的琴音,確能驅哀解愁,如是我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gibFvD1T4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