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28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陳偉邦與綿延一族

「綿延一族/Nagist」由一群愛好藝術交流的人在2016年組成,NAG即Nobody Art Group,Nagist就是指其成員,會長是本土藝術家陳偉邦,成員擁有多元背景與創作風格,過去曾舉辦兩次展覽,因社會運動和疫情,Nagist隱伏了一段時間,今次換了新名稱Post-Nagist,代表踏入一個新時代,成員變了但理念不變。

在最新展覽「靈魂縐褶」中,20位Post-Nagist藝術家包括陳偉邦、葉佩玲、李漢南及胡慧中等,運用各種生命變形中的差異板塊,嵌進不同可能的、游牧式的不穩定靈魂皺褶之中,變奏出每個人的故事。

「綿延一族」的宗旨就如法國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所創的「綿延」(Duration)一詞所喻,藝術發展與境界意義的追求,不能用物理性或階段性的科學方法去分割及拆解,而是如精神時間的一個長流,整體而延綿不斷。

今次展覽之所以叫做「靈魂縐褶」(即日至9月9日,天趣當代藝術館),據陳偉邦解釋,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透過思考巴洛克藝術,將「摺曲」視為「藝術作品可能性之元素」。對德勒茲而言,思想可以透過摺曲以至擴張、蠕動及激活,而成為沒有固定「本質」的動力。我們的世界,依照德勒茲的理念,既是變化不定,亦是由無數個不同壓縮及擴張之皺褶不斷交織而成的新產品。

 

「巫師治療」功能

且看陳偉邦的新產品《伊底帕斯等待果陀》如何說明德勒茲的理念。他在此作中重回他多年前的「新表現主義」的瘋狂;扭曲抽象人形的不安、强烈爆炸的色彩、反抗傳統穩定的構圖、不穩定的質感層、原始粗獷的筆觸、權充昔日的歷史神話故事等,都像借屍還魂,說明比存在主義講荒謬更荒謬,比非理性神話更非理性的當代人生。

而此作品的靈感其實來自「創傷性壓力症候群」。陳偉邦的家人朋友身體及精神不斷出現負面狀況,一件接一件令人透不過氣的事,令他想到讓繪畫再一次發揮其「過渡禮儀」及「巫師治療」的功能,把不同的脆弱傷口嘗試用強烈色彩筆觸去一筆一筆縫合,把支離破碎的日常生活逐步整合。

代入個人處境

另一位藝術家姚志良的作品名為《創世記#2》,他的畫主要圍繞敍事,探討的議題包括身份、歷史、環境、信仰等,反映了文明時代帶來的生存矛盾及全球化對於自身的影響,同時表達對世界的希望。

而熱中於探索抽象和具象敍事可能性的九十後女生高雅,其創作專注於繪畫的本質和物料研究,或以繪畫思考方式,應用各種媒介創作。《符號-研習》可解讀為對這個時代的香港無常多變的一種回應。作品以現成物品如棉線、五金材料和玻璃製品等構成,將它們原有的功能和意義去除,純粹觀察物件原初的形態,然後重組和拼貼在木盒內。透過這系列15個木盒的作品,大家也許可思考這個世界存在的形態,藉此代入自己的處境。

圖片提供:綿延一族

撰文 : 卡夫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