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25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天后.媽祖

在香港稱天后,台灣會稱媽祖。媽祖是在廣州、香港、澳門、汕尾、汕頭、閩東、閩南、台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是莆田的鄉土神,流行於中國東南沿海、琉球、日本本土,以及新加坡等東海和南海周邊地區的海神。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開,自北宋開始神格化,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或作靈慧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元代忽必烈大汗時被封為「天妃」,清康熙皇帝再加封至「天后」。

在平民百姓看來,聖人是高不可攀的,他們更希望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能像母親、祖母那樣親切地隨時隨地守護在身旁。在明清之際,他們就發明用「娘媽」、「媽祖」來取代天妃、天后的稱呼。並且還作出頗合情理的解說:「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髮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時刻。」

民眾的理解是,「天上聖母」、「天后聖母」多用於皇室稱呼,而媽祖則是民間的叫法。遇上艱難時,向媽祖呼救,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但若稱天妃或天后,要盛裝打扮才能現身,所以要多點時間才到。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帶領27000餘官兵,乘百餘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風陡起,怒濤如山,危險至極。舟人驚駭,倉忙無措,仰賴神靈顯然臨庇,甯恬無虞」——此處的「神靈」即指天妃。

水手之中有很多人回到家鄉或流居海外之後,把供奉天妃的信仰傳播出去。

台灣中研院民族所所長張珣長年投入媽祖信仰研究,她指出,媽祖形象慈祥和藹,香港強調媽祖為正義化身,台灣則多取其慈悲貌,這或許也是媽祖的「在地性格」。

封號的轉變,顯示出媽祖信仰所糅雜的多重特色。從民俗巫術、國家禮教封號,再融合佛道教元素,媽祖與中國其他女神信仰,最不同之處在於:媽祖一直是「國家級女神」。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