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17日

譚淑美 訪談錄

巴士公司高層黃漢中縱橫300路線

黃漢中(Simon)自中學起,已對巴士路線深感興趣──他說自己不是「巴士迷」,而是「巴士路線迷」。早於讀初中時,住在港島的他,已憑着地圖集自我鑽研交通網絡,更曾寫信去運輸署,建議多條往返跑馬地馬場和市區的路線。大學選科,他放棄了熱門的商科,選修了較冷門的運輸管理。後來他如願加入巴士行業,至今為香港巴士網絡服務30年了。

他現時的職位是新巴城巴策劃及車務編排經理,統籌着全公司逾300條巴士線。他不是躲在冷氣房中做規劃的,絕大部分路線他都親自駕駛過。他每月駕巴士至少兩天,曾有女乘客上車時沒拍卡,被他當場叫了出來付車資,那女士悻悻然地說:「死四眼佬,抵你一世揸巴士!」

新巴城巴目前有主線200多條,若連分支路線即只計巴士號碼則有約300多個。全部路線即使不是由黃漢中設計,也必然經過他的微調,而且他自言「差唔多部揸過晒」。他以路線的功能去強化記憶,「以969為例,它是(由銅鑼灣)前往天水圍的,它串連了天水圍市中心、天水圍南。」他亦會以自己的經歷去記巴士線,「23號,我叫它愛線,由北角碼頭出發,去半山的蒲飛路。這是我小學至香港大學讀碩士時,都經常乘搭的巴士。這條線路代表我的學習經歷。」

駕駛什麼線路由公司安排,但他事前會「溫習」一下沿路車站,也有貓紙傍身。「不過我都試過唔覺意飛站,有次我駕駛A11,卻把它當成2A──雖然最後我都去到機場!」他笑言幸而那時未有實時報站系統,否則會被瘋狂投訴。「現在好多了,巴士會自動報下一站,犯錯的機會減低。」

黃漢中每月至少駕駛兩次巴士,而且每次都駕足一日,由8至12小時不等。他本身住灣仔區,雖然決定哪個位置設立巴士站,他肩負重要角色,但他堅定地說不會濫權把巴士站設在他就腳的位置。

港鐵站愈開愈多,黃漢中見證着一些路線由盛極趨向死亡的過程。

他先學術地解釋「巴士的需求」,非常認真地說:「學術性去講是derived demand(衍生需求),它是由某個需求而衍生出來的另一個需求,例如我因要去中環吃午餐,才搭巴士。所以我們不時因應政府長遠的基建規劃、交通政策等而去調整路線。」

然後,他談及將軍澳巴士692P的前身691。早於港鐵未進駐將軍澳前,那兒是巴士和小巴的天下。黃漢中沒忘記「開發」將軍澳區時的情景,「早年的坑口是一個大沙漠,只有零星村屋。一直到公私營房屋的居民陸續入伙,才對巴士的需求大增,最高峰期是同時間開出兩班車,即如早上7時50分要開兩架車。可是當將軍澳線通車後,一夜之間我們的乘客消失了。」及後該巴士線垂死掙扎,即使只在繁忙上班時間才有班次,客量依然不多,「每班只有10至30位乘客而已。」他嘆謂。

初中寫信給運輸署

但原來想取消該巴士線,也不是由他們公司單方面決定,他要上區議會。「議員覺得取消的話,要跟居民交代,這是我明白的。但對我們來說,這是在繁忙時間專登預留一架車來行駛這線,在資源調配上不太有效率。」他再重重的嘆一口氣道,「我們足足花了4至5年才可取消到它」。

對於每一條巴士線,他都好像投入了感情。因如果可以,作為該巴士路線最後的一期車,他會想駕駛一下,作憑弔也好,送別也好。692P因同事安排不到,他無送別。但他有跟23A說再見,「由勵德邨去羅便臣道。還記得小學時,我常坐它去利舞臺補習。它last day那天,我有駕駛它去送它一程。」他深情地說。黃漢中1991年加入中巴,他興奮地說:「到今年11月,我就加入巴士行業30年!」但他強調自己不是巴士迷,只是對公共交通網絡有興趣。「中一、二的時候,因為沙田馬場開幕,我見到該馬場有巴士網絡,於是我就為跑馬地馬場設計一組類似的巴士路線,更寫信去運輸署叫他們考慮。」當然最後運輸署沒採納他的建議,不過「他們寄回一封感謝信給我」。長大後回頭看,他笑指自己那時的建議書只側重交通,「沒有考慮成本及需求。」他笑道。

至中四、五,他已立志加入交通行業,「我放棄了浸會的工商管理學,選擇入理工修讀運輸管理學。」他自傲地道。

微服出巡駕巴士,沒什麼乘客知道他其實是巴士公司高層。有次他駕車,一名中年女士以手袋拍八達通,但八達通機感應不到,她照樣行入車廂。「我叫她行番出嚟畀錢」,女士照做,也沒有說什麼,直至她下車的剎那,終忍不住罵他:「死四眼佬,抵你一世揸巴士!」

他以平常心看待:「我覺得,任何行業在社會皆有角色,尤其巴士司機與民生非常相關,假如沒有巴士,人們根本不能出行呢!」他強調絕大部分客人十分有禮貌,「例如這個農曆新年我駕巴士,一程車收到3封利是──當然我有把利是交畀公司。」

駕着巴士周圍去,對黃漢中來說是一種享受,因他喜歡旅行。

他去過67個國家,時常獨自上路。到外地,他會試坐巴士去看別人的營運模式,最特別一次是「在阿聯酋,同一架巴士竟然分男女界,通常女人坐前面,男人坐後面。在加拿大我坐灰狗巴士──即那些長途巴士,不設訂位,卻能確保你一定有位,我很有興趣它如何調配資源做到這件事。」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